开栏语: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实现从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须紧紧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这是解决“三农”事业发展问题的前提,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即日起,竹溪县融媒体中心特推出《产业兴村百村百企故事会》,报道各乡镇部门、农特林场在产业兴村探索过程中取得的成效、作法,敬请关注。
(全媒体记者 方赛)前进村位于水坪镇东部,距县城15公里,是竹溪县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554户,近三千人,耕地总面积2744亩,茶叶基地面积5628亩,是全市闻名的茶叶专业村。
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以茶叶闻名远近的前进村,依托发展茶叶产业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中,走出了自己的脱贫康庄大道。开局“十四五”,开启新征程,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前进村抢抓发展机遇,因地制宜挖掘特色优势资源,引进龙头企业贯通产加销,大力发展茶叶产业,破解大叶茶转型难题,犹如它的村名一般,在前进的道路上阔步向前。
“白天,一家老小上山采茶,最少能采30到40斤鲜叶。晚上和丈夫进车间制茶,一天全家能挣400多元。”前进村茶农汤贵芬一边双手飞舞着采茶,一边兴奋地说道。
“一片茶园,成就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眼下正是茶叶旺盛生长的时节,水坪镇漫山遍野的茶园满目翠绿,株株茶树芽尖正盛,茶农们满心欢喜地采完春茶摘大茶。
作为“全省十大茶叶名镇”的水坪镇,曾经的茶叶产业也是“一季管全年”,只能靠春季加工生产名优茶增加点效益,其余三季茶园荒废闲置,茶产业效益十分有限。
2017年通过招商引资,以大茶生产为主的湖北“四点灵”茶业有限公司在水坪镇前进村成立。该公司投资近亿元建设占地3000平方米的标准化茶叶生产车间,安装2条清洁化、自动化绿茶生产线和50余台制茶设备,日产干茶万斤。
“四点灵”茶叶公司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茶农”的发展模式,以前进村四点灵茶场为龙头,辐射带动全镇茶叶合作社共同发展,与水坪镇42个村的茶园签订茶叶收购协议,保证村级小茶园的销路,调动了各村发展茶叶产业的积极性;组织开展茶叶技术指导培训,使茶农家家有制茶能手,让全镇2万多亩老茶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进入5月份,防暑降温茶需求旺盛,先后接到几百吨大茶订单。为按时供应优质绿茶,公司采取‘全覆盖收购鲜叶,昼夜加工不停歇’的办法,合理安排采摘时间和加工人员,全力抓好制茶生产。”四点灵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兆武介绍说。该公司一直以稳定价格收购茶农茶叶,按照“订单收购+加工+销售”的经营模式,让各合作社、茶农不愁卖茶,还能卖上好价钱。不仅如此,公司还与全县其他15个乡镇、竹山县、房县、平利县等签订收购协议。
在“四点灵”茶场,白天工人们从各大茶园拉回一车车鲜叶,车间技术人员忙着把一筐筐鲜叶摊晾在沙网上;晚上,茶叶炒制车间数十台杀青机高速转动,大茶加工一片繁忙,茶香充溢着整个车间。“ 今天公司收了鲜叶2万多斤,能产干茶5000多斤,有200多人加班加点制茶 。”张兆武说,“今年我们与河南、浙江等地的茶叶公司签订了名优绿茶、普茶和红茶的订购合同达1000余吨,因此茶叶的销路不愁。”
为更好服务茶叶企业生产发展,水坪镇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新修茶园作业路10余公里,还专门兴建5处茶农驿站,以方便茶农休息和茶叶收购。
据悉截至目前,四点灵茶场已加工销售干茶11万余斤,销售收入近5000万余元。水坪镇茶叶基地规模达5万亩,茶叶加工车间40余处,茶叶龙头企业3家,年茶叶产值2亿余元,种茶采茶制茶卖茶的水坪镇靠茶叶走出了特色产业化之路。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前进村依托茶乡特色小镇的发展主线,让茶园释放出更多的产值,让一季茶变成季季茶,让村民在茶叶产业上闲不住、能致富,真正把“居室闻茶香、推窗听鸟语、出门采叶子、进门数票子”的幸福田园生活描绘成真。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