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2025全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2025十堰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即将召开,这是十堰文旅迈向新征程的重要契机。竹溪县作为十堰文旅版图中熠熠生辉的一角,既有八百里林海、三千年文脉、十万重山水,还有舌尖美食、非遗二黄、升腾烟火,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旅游业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了从“一般产业型”到“支柱产业型”的大转变。竹溪县融媒体中心全媒体平台推出《看旅游 说变化》系列报道,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全面展现竹溪文旅产业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升级的系统化发展焕新图景,进一步坚定打造文旅百亿级支柱产业的信心决心,努力为“湖北旅游、武当突破”贡献竹溪力量。
在鄂渝陕三省市交界的秦巴腹地有一座小城正悄然发生着令人瞩目的变化,竹溪这个山区小县凭借丰富的山水与人文资源在文旅融合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实现了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一朝成名天下知”的华丽蝶变。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向大地,竹溪的山水林木也被慢慢唤醒,薄雾如丝带般缠绕万亩山林,晨露如玉珠般悬挂草尖。从北部3000余公顷的标湖森林公园,到南部2万余公顷的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竹溪的每一处山水都成了景观,每一个村庄都如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
在大石门“仙暇小镇”,300亩闲置苗木基地变身林下乐园,开发了12项无动力游乐设施,周末及节假日日均接待游客千余人次。游客在这里可以亲近自然,享受亲子游乐的欢乐时光。在桃花岛夯土小镇,景区以竹溪河为轴,以岛为中心,形成天然岛屿。这里是“天然氧吧”,让人远离城市的喧嚣,沉醉于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烽火台、高城楼、清水瓦、木挑梁、石板院、夯土墙等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竹溪深厚的历史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还有秦楚边关的关垭古长城、黄花沟瀑布群、龙王垭万亩茶园等丰富的自然资源,沿线各景点串珠成链,游客循路而走,处处都能感受诗意田园的美好。
暮色降临,竹溪武陵不夜城的灯火次第点亮,飞檐翘角在夜色中勾勒出鎏金的轮廓。每晚8时,一曲清脆的戏曲准时响起,游人行走于街巷,恍若一脚踏入千年前的武陵盛景。而在相隔不远的东门老街,缤纷色彩沿飞檐翘角流淌,青砖古巷倒映池中浮光跃金,一幅流动的水墨长卷让人仿佛置身云宫仙境。
竹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作为“汉剧之母”的山二黄,伴随着武陵不夜城的开街已成为竹溪文旅的一张闪亮名片。而作为武陵不夜城戏曲街区的主角——山二黄情景剧《武陵梨园情》已迭代至3.0版本,融合全息投影技术,让传统剧目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以全新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看。非遗活化不仅带活了拥有近600年历史的西关街,还让游客在欣赏精彩演出的同时,深入了解竹溪的历史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为了丰富游客体验,竹溪县积极推动文旅业态多元融合,将体育元素融入旅游发展。每年常态化举办森林马拉松、山地自行车赛、茶山自行车邀请赛、垂钓大赛、摄影大赛、“健康湖北 万步有约”健走大赛等活动,吸引了众多体育爱好者前来参与。在运动中,游客不仅能挑战自我,还能欣赏到竹溪的美丽风景,实现体育与旅游的完美融合,带动周边农家乐收入增长。
通过一系列的文旅融合举措,竹溪县文旅融合发展成果显著。2024年,全县旅游人次、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67.4%、106.9%。竹溪获评中国天然氧吧、中国候鸟旅居小城、中国生态自然景观旅游最佳目的地、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首批荆楚文旅名县,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全省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县。
如今,竹溪这座秦巴森林康养旅居地,正以文化为魂、生态为底、创新为翼,书写着新时代的“桃花源记”。随着武陵不夜城DE区的推进,竹溪将在文旅融合的道路上继续绽放光彩,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探寻她的魅力。
( 责任编辑:邵博汉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