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新闻网讯 作为工作在贫困村的一名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员,扎根在泥土,成长在基层,想千方设百计帮扶乡亲们脱贫致富就是我的扶贫方法。
2018年4月我被选派到天池垭林场共升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接到通知时,说实话我是懵的,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的我,不知道眼下的工作怎么开展,更不知道自己怎么才能帮到群众的心坎上,自己心里直打鼓。
刚到共升村的时候,想让老百姓接纳你,就要让他们觉得你跟他们是一样的。白天我到贫困户家里拉家常、摸情况,晚上在电脑前查资料、抄笔记,扶贫要精准,我这个驻村第一书记就要把实用的各项政策先搞懂。边走访边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我的口音变了、皮肤也粗糙了、人也变黑了,但是我发现帮扶工作思路却清晰了,我和村委共同制定了“共升村扶贫规划”,把目标、规模、重点一一对应。
还记得村里有个贫困户刘思应,儿女都在外面打工,平时就是他和有着残疾的老伴两个人在家里生活。在一次砍柴的时候把自己腿砍伤了,我知道后立刻赶过去,看到他腿上的大口子鲜血直流,我真是难受,立即把他带到卫生院里包扎,还自费给他买药,天天去看望。康复后,他每次见到就感动的拉着我的手,非要我到家中喝口热水,逢人便竖起大拇指说:“移动公司的驻村干部没话说,这么好的小伙子到我们这穷旮旯,也不嫌弃我们,经常来看我们,比自己的子女照顾的都多。”
像这样的事有许多,我始终把乡亲们当做亲人般对待,用真情换真心,用自己的真诚赢得了村民们的理解、信任与支持。平常哪家有个头痛脑热的都会嘘寒问暖,比他们自己的儿女还亲些。
在获得了乡亲们的认可后,我就有了干劲,在村里引进发展食用菌、百合产业,成立食用菌合作社,给贫困户寻找稳定增收的渠道。对在村老幼居多的共升村来说,能在自家门口挣钱,老百姓就特别能接受。
林场位置偏,地形复杂,村里的作物要有渠道往外送才有钱往里流。在驻村工作队员身份前面,我还是个“通信人”,县移动公司是我的坚强后盾。我就想借助自己单位的职能优势,在村子的网络质量上发力,打通网络通信的渠道。2018年我向公司申报在天池垭建设通讯基站,2019年批建3个通信基站全部完工,移动信号实现了全覆盖。光纤到户后,我又向公司沟通申请了扶贫宽带政策,村里家家户户都能“用得上、用得起”宽带网络,享受到实惠。我也从群众的“身边人”变成了“贴心人”。
驻村帮扶的两年多来,我走遍了共升村的每一个角落,在春播繁忙的田间地头,在晚归休憩的农户家中,随处可见我的身影。我已记不清流了多少汗水,加了多少次班,记不清多少次冒着高温、酷暑,大雪、严寒,行走于贫困户之间。村里的每一户贫困户的基本信息我都了如指掌,真真切切地在党群干群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故事作者李园,系竹溪移动公司驻天池垭林场共升村第一书记。)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