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有奖“寻宝”活动 | “端午知识寻宝”之端午起源

时间:2020-07-08 16:20:10      字体:  打印  播放

端午安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正阳节、天中节、重五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隆重的传统节日。

“端午知识寻宝”的第一条线索将从端午节的起源展开,先来看看这张“寻宝地图”,“寻宝”不迷路。

“端午知识寻宝”线索一

端午节大约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关于它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说是纪念(   );二说是纪念(   );三说是纪念(   );四说是祭(   );流传得最广的一种说法是悼念(   )。

以上五说,各本其源,均有地域局限性。唯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入人心,其诗感人肺腑,故“楚人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自秦代以来,端午节便与屈原紧密相关,传说附会之事、之俗,亦日益增多,尤其是流传至今的吃粽子、划龙船的习俗。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三间大夫,楚襄王因宠信奸佞,放逐忠心耿耿的屈原,致使楚国被秦国攻破。屈原在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身死。渔夫们不愿鱼龙虾蟹吃屈原的尸体,便把粽子扔进江中。      近代学者闻一多认为,端午节最早起源于吴越龙图腾部族的图腾祭,是龙的节日。这些部族为了求得龙的保护,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要举行盛大的图腾祭,把各种食物装在竹筒中,或裹在树叶里,扔到水中,供献龙图腾。同时,还要在急鼓声中划着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面上作竞渡游戏,为图腾神和人们自己取乐。后来人们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便把这个节日与屈原联系在一起。其实,端午节的许多习俗,早在屈原逝世之前,已经流行民间。      农历五月初五则是预防疾病、祛邪除祟,讲卫生、求幸福的日子。端午节的风俗除吃粽子、赛龙舟外,还有采艾叶、插菖蒲、饮雄黄酒、拴五彩线、挂纸葫芦等。民谣曰:“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端午知识寻宝”之端午起源

“端午知识寻宝”之端午起源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