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扶贫故事 | 不忘初心“真帮扶”齐心协力“谋发展”

时间:2020-06-17 10:07:19      字体:  打印  播放

竹溪新闻网讯   “真的很感谢你们驻村工作队,又送我去医院又帮忙买药,你们真的是好干部啊,谢谢你们。”

晚上九点,我所驻鄂坪乡张湾村的村民朱登双打来电话,向我表示感谢,只因白天入户走访时发现他牙齿发炎,疼痛厉害,在详细询问病情后,我及时与县城牙科医生联系,送往医院治疗并帮助购买药品。这个事过后我就忘了,没想到晚上朱登双还特意打电话过来表示感谢,顿时心里暖暖的,很亲切,这可能是我一直坚守在基层的初心吧。

360截图20200617100651805

疫情防控  坚守一线

今年年初,疫情蔓延。“我们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待在自己家里,不要外出,有什么问题,可以打电话给我们,我们来帮他们办。”我对驻村工作队员如是说。在疫情形势最为严重的时候,张湾村“两委”干部和工作队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为群众搭起一道疫情防控墙。

在随后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始终坚守工作岗位,积极建言献策,共同研究疫情防控相关措施,组织宣传、排查、防控等工作。一天夜晚巡查,78岁的村民朱志权突发感冒发热,我及时与乡卫生院取得联系,当晚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并向鄂坪乡疫情防控指挥部做好报备,制定预案,帮助家属做好防范措施的同时,做好安抚工作,确保全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贫困户的“好亲戚”

“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驻村工作队员,就要学会用脚去丈量村里的每一寸土地,用心体验村民的酸甜苦辣,用眼观察村里的发展状况,用耳聆听村民心声。”这句话我一直铭记于心。只有多走一走,才能发现每家每户的困难。

在走访过程中,贫困户万志华反映:“槽田梁子现有住户60余户,村民有时为了忙农活抢时间,从村内小路到村党群活动中心,而小路无桥、坡陡、杂草多,造成村民李家华摔跤,虽然未造成大的伤害,但却带来了很多不便,请工作队予以解决。”

我得知这一情况后,迅速向村委会反映,并与村委干部一起入户向李家华、朱仕祥等10余户了解情况,根据群众反映的情况拿出方案,想办法、找路子筹集资金,解决群众反映的焦点问题。当问题解决后,贫困户万志华握着我的手说:“没想到这一点小事,你们解决这么快,有你们这样帮扶,我们一定要增收致富。”在村民眼里,我就是他们的“好亲戚”。

齐心协力“谋发展”

在我驻村扶贫的这几年间,对精准扶贫有了更深的感触,和村民有了更深厚的感情,一群缺经济、缺技术、缺生活能力、缺精神生活的困难群众正是需要一支扶贫工作队,为他们带来新的生活,带领他们致富。

苦地方,累地方,就是困难群众最需要我的地方;谋产业、抓产业就是群众最期盼的事。张湾村产业起步晚、规模小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疫情期间劳动力不能外出务工,更反映出了村级产业薄弱、群众增收带动力不强等问题。通过入户走访、召开群众代表会等形式,谋划茶园建设,在帮扶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建设高标准茶园,仅仅20余天时间就新建了200亩高标准茶园,带动20余人务工增收,人均增收3000元。

在发展“短、平、快”食用菌支柱产业时,与村“两委”干部一起研究办法。一是向鄂坪乡党委政府汇报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政策,发挥工作队及村“两委”力量,组织10余人对闲置的菌架进行维护、清除杂草,确保菌架满负荷运转;二是增强专业合作社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信心,解决土地流转等问题,组织专业合作社县内多地考察,联系适宜本村发展的菌棒,并签订菌棒购销合同。现已上返季节棒5万棒,带动20余人长年务工增收。

通过合力时适谋产业,进一步拓展了群众增收渠道,改善了村级产业现状,扎实帮扶,谋划发展,绘出一幅张湾群众齐奔小康的蓝图。(故事作者高红,系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驻鄂坪乡张湾村第一书记 )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