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新闻网讯 今年是我国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完成“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为更好地总结展现五年来全县干群团结奋进的坚实足迹,激发全县人民斗志,更好地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竹溪县发展和改革局、竹溪县融媒体中心特联合举办“回望脱贫路、追梦奔小康”有奖征集活动。即日起,将陆续择优刊发应征作品,敬请关注。
穷村新貌话脱贫 驻村帮扶来摘帽
——竹溪县驻村帮扶五年来工作掠影
一蔸绿茶、一窝魔芋、一株药材、一罐蜂蜜已当之无愧地成为竹溪村民脱贫致富的“法宝”,是竹溪最为亮丽的名片;一园花香、一片绿地、一泉好水、一座秀山不知何时起成了处处休闲盛景,吸引了一批批慕名前来的游客;一个通户水龙头、一栋整齐划一的安置房、一个焕然一新的村委会、一条宽阔的水泥路将乡村振兴战略步伐更进了一步;一个贫困村、一支帮扶队、一名共产党员、一个包保干部,在他们的精准帮扶下,竹溪这个戴了好多年的贫困帽子,总算要在2020年如愿的全部摘掉了!回望2015年,精准扶贫政策启动之初,一批批扶贫干部满载着党和人民的重托,广泛开展调查摸底、宣传政策、建档立卡、制定帮扶措施。坚持五年如一日,常年驻村、沉入基层、脚印农家、精准施策、结对帮扶,使精准扶贫政策在农村广袤大地上生根开花,乡村新容新貌新气象,包保干部成为精准扶贫的时代追梦人、贫困户手牵手共同奔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上,成为名符其实的圆梦人。这一系列的变化可以缩影到驻村帮、户脱贫、村出列上来。
驻村帮——敢叫日月换新天
有一种对工作负责的态度是拿村当家;有一种将贫困户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是“马上办”;还有一种爱心是“有困难请对我说”。在竹溪,我们有300多位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1000多位驻村工作队员、还有上万人的包保干部,他们的足迹跑遍了竹溪山水农家和田间地头,他们为帮扶村和贫困户带去了最需要的产业服务、制定了最适合村情民情的帮扶措施,落实了最过硬的帮扶政策。5年来,在这批人的扎根帮扶和带头引领下,大家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了茶叶、养蜂、药村、畜禽等特色产业。通过五年的产业建设,大多数产业见了收、增了效、助农脱了贫,也成为精准脱贫后续主导产业和持续增效的民生产业。5年来,这批人积极宣讲和落实政策,使扶贫村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达到了“十个到村到户”目标。他们一致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他们在驻村帮扶工作中,能够挽起袖子,绾起裤腿,不怕脏累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们成了贫困户最亲近的人;他们是贫困村由旧变新、贫困户由穷变富的掘井人。
户脱贫——再硬的骨头也要啃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精准扶贫工作是检验干部工作能力的试金石。竹溪县是国家重点贫困县、全省深度贫困县,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5956户111961人,贫困村73个,贫困发生率高、贫困户比例大、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都相对落后是我们的贫困现状,脱贫攻坚难度十分巨大。但我们的驻村帮扶队伍毫不退缩,深入细致的协助乡镇和村开展村情民情民意调查、贫困人口建档立卡登记、精准识别贫困户、日常动态管理和台帐档案管理。全面主动落实上级扶贫政策,积极加强与财政、水务、交通、住房和城乡管理、教育、民政等单位的联系与协凋,将相关惠民政策争取到村到户,落实到位,使贫困村的水、电、路、网、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易地扶贫搬迁等各项政策得到落实。由于几年来政策措施对接及时、沟通联系到位,全县大多数往日的穷山村变成青山村、泥脚路变成了硬化水泥路、肩挑饮水变成安全饮水到家到户、土墙房变成了整齐划一和清洁卫生的安居之家,村情村貌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在我们一帮一、一对一的政策扶持下,我们还是存在因身体残疾家里无劳力、因重大疾病无力医治、发生突发意外事件、五保孤老等一批实打实的困难户,我们将政策兜底给予全方位照顾,但他们的身心健康、他们的后续生活,还是制约了脱贫攻坚工作的步伐,成了拦路虎。面对此情此景,像中医院驻兵营登高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梁宏文,他坚持一种独特的帮扶方法,打通了最后一公里。他坚持今天有空走一家,明天抽空看一家、后天接着帮一家,村上每家每户的事情和困难都装在他的心里。他经常到贫困户家中与其拉家常、结穷亲、谈规划、算脱贫账,争取政策为贫困户送温暖、送爱心,帮贫困户解决子女上学、老人看病就医、务工就业等难题,把最难啃的骨头啃下来。号召驻村工作队员积极为那些腿脚不便、无儿无女的老人隔三岔五送粮油和日用品,坚持每次入户后都耐心而真诚的跟老人聊聊家常,让老人孤寂的心有了温度,为老人照亮了生活希望,实现了老年得福的梦想,也把“一户不掉队”的愿景变成了现实。
村出列——不破楼兰终不还
“如果我们帮扶的村有一家掉了队、脱不了贫,我们的第一书记就不会走,我们的队伍就不能撤,我们结对帮扶措施就不会变,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定打赢脱贫攻坚战!”县中医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朱海政在全院驻村帮扶培训会上这样号召。如今,在决胜脱贫攻坚收官验收之际,我们的驻村工作队员越在最后战鼓擂的越响,日夜坚守、继续奋战在脱贫攻坚的路上。而我们也时常享受着脱贫攻坚的胜利果实,在周末时邀约三五好友,畅游田园风光、呼吸脱贫之花的芳香,走在乡间如行画中,领悟着、见证着、记录着脱贫攻坚的巨大变迁。特别是我儿时的村庄真正是旧貌换新颜,小楼栋栋,亭台楼阁;道路宽敞,直通每个角落;村卫生室崭新亮丽、村委会红旗飘飘;村小广场,体育娱乐设施齐全;华灯初上,广场舞热辣辣;村子里的姑娘阿姨穿戴时尚靓丽;村里的农家乐宾客满座;村旁的水田变成了一排排现代化的设施蔬菜基地;山上的茶园满目苍翠,整齐划一;村合作社带头人、家庭农场主们、电商体验馆正张罗着采摘游、乡村游、网上购物,新兴事务日趋浓烈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15年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已让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美丽乡村,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2020年我们切实实现了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的目标。走在乡村的道路上,不由哼唱着那首歌:“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最亲爱的祖国,你是大海永不干涸;永远给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张玲)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