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扶贫故事丨老腾家的变迀

时间:2020-05-19 08:37:54      字体:  打印  播放

竹溪新闻网讯   四月的十八里长峡山青水绿,鸟语花香,依山而建的扶贫易地搬迁安置房显得格外醒目,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显得格外亲切……

“脱贫时刻不忘扶贫人,富裕永远不忘共产党”,这是易地扶贫搬迁户腾守全2020年春节时贴在大门上的一幅对联。看着眼前的景象,回想起往事,老腾一家的变化,作为一名在长峡管理局双桥村常年驻村的工作队一员,我感到十分欣慰。

360截图20200519083522184

老腾一家共5口人,老夫妻俩、同母异父肢体残疾的哥哥和已离婚的女儿及外甥。2011年老滕的尘肺病情日趋严重,四处借钱治疗,等病情刚有好转,女儿又因夫妻感情不和离婚,独自带着不满一岁的儿子回来。就这样,一家5口人住在3间破旧的土坯房里艰难度过了两年。2013年8月,暴雨一次次来袭,老滕居住的土坯房又漏雨又漏风,没有办法只好在公路边临时搭建了不足20平米的两间简易房屋,白天在这个房子里挡风遮雨,晚上就借住在亲戚家。为了减轻负担,老滕的女儿不得不留下刚满三岁的孩子外出务工挣钱维持生活。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2014年,这一年,党的惠农政策纵深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走进千家万户,这让老滕等极度贫困群众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寒冬腊月,长峡已然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寥寥炊烟在山谷里随风飘荡,尘封的大山静悄悄的,寒风刺骨的冷。弯弯曲曲的山路上听那咯吱咯吱的脚步声,是谁来了!是党的惠民政策来了,是扶贫干部来了,老百姓的家里都“动”了起来。“这天气还有干部挨家挨户的在走访了解情况,这可是从来没有的事,说是要搞扶贫,还是搞精准扶贫……”干部走后各家各户都怀着异样的目光议论纷纷。是的,怀着同样心情的不只是老百姓,我们这些扶贫干部也是心里打鼓。走了这么多天这么多户,有多少是靠着一亩三分地填肚子的,到处都是老旧的土胚房、脏乱差更是随处可见,从县城坐四五个小时的车也就够远了,还有这么多户还得走上一两个小时的路,这么偏远的地方,自然条件又是这么恶劣,想搞好扶贫,搞好精准扶贫,心里不打鼓都不行。

360截图20200519083605130

当我走进老滕家的时候,陌生的面孔慈祥的笑容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说明了来意,讲解了相关政策,经过攀谈,老滕道出了上面的往事,他告诉我虽然日子过得清贫但日子还得一天天过,这些年家里条件已经好了不少了,你们来了日子会更好……也就是在这一年的冬天,通过村“两委”和我们驻村工作队的政策宣传、层层筛选,老滕一家按照贫困户纳入程序,成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在精准扶贫“两不愁三保障”的政策推进中,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正式实施,一开始,好多群众不相信会有这样的好事,都觉得“天上不可能掉馅饼”,哪有这么好的事,政府会白给老百姓盖房子不花钱不出力……当我再次走进老滕家说明来意后,老滕一家同样怀着异样的目光看着我半晌没吭声。我主动问了他们的想法,老滕说:“成为贫困户一年多了,除了干部来的勤问得多,家里也没有多大的变化,和我们当初想的有些不一样。再说了,活了这么大岁数,你们说的事不仅闻所未闻,更是前所未有,我们家的日子本来就不好过,房子盖了到时哪来钱给啊!”为了打消老滕的疑虑,彻底改变他的这种想法,按照政策村“两委”和他签订了易地搬迁合同。像老滕家一样的想法更是大有人在,在这种情况下先后经过多次入户宣传精准扶贫易地搬迁政策,看着我们不辞辛劳的登门入户,大家也就抱着试试的心态答应了下来,纷纷写了易地扶贫搬迁申请书,签订了易地搬迁合同,老滕等一批贫困群众被纳入扶贫易地搬迁对象。

收入问题是摆在脱贫面前的拦路虎,转移就业成了实现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2017年在贫困对象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我们多次入户宣传,经过介绍,老滕的女儿在某服装店做起了销售,当年就增收了一万多元。同年在政府贴息贷款的政策下,经过我的入户宣传,在我的帮助下老腾贷款五万元加入合作社,连续三年获得分红。老滕的病是我最大的牵挂。经过治疗这几年有了好转,为了进一步减轻老滕家的负担,按照政策规定,我帮老滕申报了尘肺病慢病补贴,并为其申报了低保。后来其老伴也因身体不适,经检查患上了高血压,其老伴出院后我及时拿着相关资料为其申报慢病补贴,根据其家庭情况后来又为其申报了低保。转眼,易迁安置房也完工了。2018年11月9日是老腾一家乔迁新居的日子。看着新房,老滕感慨万千,感恩之心无以言表。老滕回忆说:“当时家里真是拿不出钱来,害怕房子盖起来了政府要收钱,所以一直不敢写申请。要不是你们真心实意为我们穷人好,办实事,今天怎么能住进这么好的新房。当时就想着‘破罐子破摔’……现在想想写了那份申请书是我这辈子做的最重要的决定了。”

360截图20200519083637502

与此同时,我接过话匣子:“滕老,你们现住着宽敞干净整洁的房子,什么时候把你的老本行捡起来呀!您看还缺什么,我帮您想想办法。”老滕客气的说:“不用麻烦蔡同志了,家伙都还在,拾掇拾掇都能用。”三天后,老滕的理发店在安置点正式开业啦!现在的老滕给附近村民理发挣点零钱,既方便了邻居又增加了收入,老伴种了一亩多土地,又养了猪和鸡。女儿一年务工也能挣两万多元。外甥在双桥小学读书。其哥哥按政策也是同年纳入建档立卡特困供养对象和扶贫易地搬迁对象,与其一同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安置房。现在腾守全一家已经脱贫了,日子也是越过越好。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特殊之年要有特殊作为。作为一名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员,我将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始终坚持苦干实干,为打赢疫情保卫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故事作者蔡伟,系竹溪县人社局驻十八里长峡管理局双桥村第一书记)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