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新闻网讯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县公路管理局的精准扶贫帮扶村是向坝乡高泉村。2019年我被单位安排到高泉村驻村,很荣幸的成为了一名驻村工作队员。作为刚刚参加工作的我而言,在基层,与贫困户携手共同“成长”,将会是我一生非常宝贵的财富。高泉村位于竹溪县最偏远的南山深处,素有竹溪南大门之称,从县城坐车出发到达该村至少需要4个小时。当我坐上班车去报到时,看着那蜿蜒的山路,本就晕车的我,心中很不是滋味。但一想到其他同事在那里驻村,一待就是几年从无怨言时,我还是克服了畏难和不安的情绪。
刚到村里,为尽快熟悉驻村帮扶工作,我与工作队其他队员一起白天进村组、入农户,奔走于田间地头,调查摸底,熟悉情况;晚上钻研业务,总结经验,把白天收集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力求把工作做实、做细。时光如梭,转瞬即逝。不知不觉我就迎来了我在这里的第一个冬天。2019年12月27日午饭过后,我陪同一名帮扶干部到贫困户家中入户走访。
当到贫困户家门前时,我发现门窗紧锁,敲门呼应也无人问答。刚开始我还以为该户人家出去有事没在,可是我伸头透过窗户发现床上躺着一个人,这人正是这家的女主人。只见她意识模糊、呼吸困难、脸部发白,在屋内还有一个烧过的小火盆,当时我怀疑她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我当机立断从后窗翻进去,打开门就闻到一股刺激的煤气味,这让我更加确认她是一氧化碳中毒。我与帮扶干部迅速采取了些简单的应急处理措施,随后我赶紧拨打了120急救电话。救护车很快就来了,我们配合医生将其送往医院,经过医生的紧急抢救,她终于脱离生命危险。从这之后每次去农户家走访时,我都会提醒他们注意防火、防电,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扶贫是我们的工作和职责,有时候我们像家人、像朋友一样,真诚地给他们一个简单的问候、一句简单的嘱咐,就这样无形之中拉近了与群众之间的感情。今年2月5日,接到上级通知,所有驻村工作队员必须返岗参加疫情防控工作。我跟妈妈说了这事以后,妈妈虽表面上没说什么,但我可以感觉到妈妈的担心和不舍。我没有解释、没有安慰,因为我知道这是我的责任和使命。
记得那天下着鹅毛大雪。按要求办好手续后我与驻村工作队其他成员一起驱车赶往高泉村。到村后,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骆东和村“两委”干部迅速商讨并制定了防控方案,同时我也积极的投入到了高泉村疫情防控工作中。2月7日,强降雪结束,但天气仍是冷的很。我主动请缨要求参加入户测体温工作。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与其他同事一起挨家挨户摸排家庭人员信息,监测武汉返乡人员身体健康情况,逐户测量体温;同时坚持每天用广播宣传疫情防控相关知识、发放口罩、劝返外出闲逛人员,与村“两委”积极配合设置卡点并参与值守。我们为了节省时间,午餐就是一碗泡面,喝口水后又继续奋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2月21日,在入户测体温过程中,我们发现独居老人五保户贺期召、低保户刘康清家中储存粮食紧缺,我自己出资为两户老人购买了一袋大米和一壶油。方玉成是高血压患者需常年吃药,但由于防控形势紧张村路封闭,无法购买药品,我得知情况后,急忙驱车到乡卫生院为其购买所需药品。转眼到了春播季节,为做好复工复产防护工作,在工作队防疫物资紧缺的情况下,我们还是为春耕生产人员送去口罩200个。“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在我驻村帮扶期间,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正是因为平时为群众解决了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难题,我们驻村工作队与高泉村的群众建立了深厚感情,也为我们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我从事扶贫工作已经有一年多了。有幸参与了“战贫”“战疫”这两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我学会了很多知识,懂得了很多道理。从刚到村时懵懵无知、不懂政策而忙手忙脚的我,到现在的政策烂记于心、工作井井有条,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故事作者罗悦,系竹溪县公路管理局驻向坝乡高泉村工作队员)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