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自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至今已全面通水5周年。值此之际,为集中呈现南水北调通水五年来给竹溪人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总结回顾“京溪”对口协作发展的历程,竹溪融媒体中心特推出“通水五周年 携手再前行”系列报道,今日推出系列报道之二:《问渠哪得清如许》
(全媒体记者 余俊丽)烟波浩渺的湖水,风光秀美的田园,云湖青山环绕……漫步在竹溪县龙湖湿地公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好一派祥和静谧的景象!
责任与担当,一湖碧波倩影来。总面积221.34公顷的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区,同时承担着竹溪县城10万居民的供水和万亩良田灌溉任务,一度被称作“生命之库”。因此,优化湿地环境,聚焦水质保护,是竹溪县惠民生、助力“净水北送”的关键举措。
守护生态 一江清水永续送。密云和竹溪因水结缘,担负着共保水质、同供水源的重任。截至今年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调水入渠202亿立方米,其中北京累计受水量43.4亿立方米。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保护水质。”近年来,两地将生态、水质保护作为对口协作的一项重点工作,严格遵循“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投入对口协作资金1050万元,启动龙湖国家湿地生态保护项目建设,让“源头活水”更好的润泽当地群众及北方人民。
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积极对水库周边进行生态移民,实施退耕还林、植绿补绿等措施;开展引洪道疏通及硬化工程。共完成3万平方米引洪道疏通硬化任务,同时建设污水管网近70000米,建设环库隔离游步道及景观工程7067米、改栏改厕270户……此外,积极建设水源地动植物标本馆、湿地生态系统净化功能演示塘及龙湖水源保护监控系统等,有力的保障了竹溪河流域生态安全和水环境安全。
问渠哪得清如许,水韵悠悠在严管。几年来,我县以治理不达标河流,清理库区网箱,关闭规模化养殖场,实施乡镇污水、垃圾处理全覆盖为重点,不断加大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坚持绿色GDP导向,将全县70%以上区域划入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红线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关闭转产规模以上企业40多家,淘汰水泥、纸浆、化工等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30余家,拒批有环境风险的重大项目100多个。
“南水北调成败在水质,下一步,我县将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扎实践行“两山”理论,把“保水质”作为对口协作首要任务,确保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保证一库清水永续北送。”县发展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