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竹溪县桃源乡资教老师
通讯员:杨坤树 付延峰 顾娇娇
他们从五湖四海飞奔而来,在偏远贫困山区扎根;他们肩负使命扬帆起航,在乡村播种人生希望;他们不畏艰难永远向前,为哺育天下桃李芬芳;他们怀揣青春的梦想,扎根山区踏上奉献的征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资教老师。在鄂、渝、陕交界处,秦楚大巴山深处,有一所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学校——竹溪县桃源乡中心学校。特殊的地理形势阻碍了这里教育事业的发展,很多老师不愿意长期留在这里从教。但是,有一群资教老师任劳任怨依然坚守在大山里,默默耕耘无怨无悔。
张玲:每个花朵都有春天
2010年8月,从襄樊学院毕业的张玲响应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来到竹溪县桃源乡中心学校资教。
由于山里缺老师,一个老师往往要带两到三门课程,而且很多老师所学专业和所带学科不对口,这就给老师的教学增加了困难。中文专业的她要给七年级的学生上英语课,她主动向英语组“老前辈”讨教取经,从最简单的发音开始学习,反复练习直到读准,给学生上课之前,她熬夜坚持把上课内容全部温习一遍。她每周都邀请其他老师到课堂上听课,虚心接受批评和指正。“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过去了,班上除了几个基础特别差的学生,其他学生都及格了,张玲心里满是欣慰和高兴。
桃源乡除中心学校外,下面还有五个教学点。听说厚白小学因为没有英语老师学生不能上英语课,张玲主动向校长请缨到厚白小学给孩子们教英语。这个小学有四个年级,每个班学生只有七八个,最多的也只有十一个。张玲要给每个班的学生上英语课,年龄段不一样知识的难易程度就不一样,为此她要备四个班的课程教案。除此之外,她还兼带科学、音乐、活动等课程,基本上每天她的课程都是满的。
三年级有个叫黄伽勤的小男孩,特别内向甚至害怕与人交流。上课的时候张玲发现别的孩子都很活跃,只有小伽勤坐在角落里沉默不语,象一只受惊的小猫。后来,张玲了解到黄伽勤家里的情况,家里有三兄弟,最小的弟弟只有一岁多,妈妈因为忍受不了贫困的生活抛下他们离开了。爸爸为了养活他们不得不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积劳多病的奶奶和这三兄弟相依为命。缺少关爱的小伽勤害怕生人,胆小怯懦。张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从那以后,她时常鼓励小伽勤开口说话,读书发言,只要他愿意开口,张玲就在班上表扬他。周末的时候,张玲特意留小伽勤在学校,给他做一顿好吃的,帮他补习功课,带他做游戏。渐渐地,小伽勤变得开朗起来,学习上也有劲头了,经常是一下课 就围着张老师问这个问那个。去年“六一”儿童节征集节目,黄伽勤第一个报名参加,他为张老师唱了一首《感谢有你,老师》。童稚的声音温暖的话语让张玲潸然泪下。
肖辉:我的青春属于这里
家住江西吉安的肖辉大学毕业后也选择了到竹溪资教。2007年大学毕业,他带上简单的行李毅然决然地来到桃源乡中心学校成为一名资教老师。他承担四年级语文和政治课程,并且担任班主任。
2008年的秋天是邓章林永生难忘的一个秋天,连绵不断的秋雨下了整整一个多月,学生宿舍里灌满了雨水,学生无法入住。肖辉向学校领导提议让学生暂时在教师宿舍和老师挤一挤。于是,原本窄小的教师宿舍挤满了学生。躺在床上,半夜里肖辉突然听到有哭声,他一个机灵坐起来,发现自己班上的邓章林抱着膝盖在轻声啜泣。问到为什么哭的时候,邓章林抹了抹眼泪说:“肖老师,读书好苦。”听到这样的话,肖辉的眼睛也湿润了。他拍了拍邓章林的肩膀,语重心长地开导他:“孩子,读书不苦,苦的是生活。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人生。想要过上幸福的生活,你得靠自己努力奋斗……”肖老师的教诲让邓章林开始认真读书,发奋学习。如今,已经上九年级的邓章林稳居年级前五名,非常有望考上县一中。看着他在学习上拼搏在生活上自强, 肖辉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刘亚强:他们都是我的孩子
从繁华的陕西宝鸡出发,2008年毕业于三峡大学的刘亚强与同学陈泽红带着梦想一路向南来到湖北。根据需要,他们被分到桃源乡中心学校任教。
在大山里教书,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以外,老师们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家访。2010年暑期开学,刘亚强和其他老师前往住在茂古坪的学生吴晓倩的家里家访。
吴小倩的妈妈见到老师很是热情,寒暄过后,刘亚强听到一个消息:吴晓倩准备辍学了。妈妈道出了事情的原委:吴小倩的爸爸在煤矿打工,煤矿坍塌被埋了进去,家里的顶梁柱没了,经济来源也就没了,家里还有个年幼的妹妹要抚养,妈妈没有能力供她继续读书。刘亚强听同事说过,吴晓倩是个努力上进的女孩,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让这样一个优秀的学生从此辍学不能读书,刘亚强替她感到惋惜。回校后他左思右想心里不安宁,始终记挂着这个小女孩,不,不能就这样放弃了!第二天,天不亮,他就起床,赶了几十里山路,来到吴晓倩的家。“大嫂,吴晓倩的学费,今后由我承担,这是个聪明的孩子,可不能让她辍学啊!” 吴晓倩目前被他的真诚所感动,开学时,吴晓倩又回到了心爱的校园。刘亚强不仅在学习上辅导她鼓励她,在生活上更对她是关心有加。每次去城里,他都会给吴晓倩带礼物,小到一支钢笔大到一件羽绒服,对失去父亲的吴晓倩来说,刘老师就像自己的爸爸一样给她关爱。有一回,吴晓倩偷偷地写了一张小纸条给刘亚强:刘老师,您对我太好了,我可不可以叫您“干爸爸”?看到这张纸条,28岁的刘亚强感受到一种浓浓的温情。就这样,未曾结婚的他有了一个十多岁的女儿。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