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余春存深入南山部分乡镇调研侧记
记者刘安西特约记者吴晓巍
《再“问”南山行》是《书记三问》的续篇。
在县三级干部会即将召开的前夕,为把这次全县干部群众企盼多年来的会议开好,开出成效,9月30日至10月2日,县委书记余春存又带着相关人员深入向坝、桃源、丰溪、天宝、兵营等南山部分乡镇,就如何按照“创先争优”的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如何破解新时期条件下的“三农”难题和如何加强生态保护、发展特色产业等工作进行专题调研。
“创先争优”不能当成一种口号,要以该活动为抓手,创造性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防止“认认真真搞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
每到一个乡镇,余春存都要主持召开乡村干部座谈会,认真的听取和询问他们对如何做好新时期条件下的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余春存说:“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实际中建功立业,实现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我们必须要从“深入”上着眼,从“创新”和“实效”上着手,从更高的层次和高度上来理解来认识。”
在座谈中,基层干部普遍认为现在的乡村干部越来越不好当,不少地方出现了“做好事比做坏事难,发钱比收钱难,”和对群众越管越难管,越管越扯皮等现象发生。请求县委、县政府要采取得力措施加大对人民群众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感恩教育和适用科技教育,提高群众的自身素质。
余春存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有少数群众道德缺失,法制观念淡薄等等。面临新形势、新矛盾,我们必须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和新的手段加强对人民群众进行教育。当前农村、农民出现的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有的是共性问题,有的是个性问题,这是矛盾在运动中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都处于矛盾的深刻变革之中,今天矛盾解决完了,明天又会有新的矛盾出现,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有直面矛盾、解决矛盾和战胜矛盾的勇气和决心,遇到矛盾不能回避、不能退(宿),要千方百计得去解决矛盾和化解矛盾。”
乡村干部在当前矛盾错综复杂,各种问题突现的时期,要顾大局、识大体,要以真情换真心,把群众当亲人、当兄弟,在重要决策和执行党的(会)民政策的时候要不分亲疏、不分你我,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和热情服务,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我们的干部对群众付出真情,动了真心,群众才会被感动的,你们才能为政一方,才能一呼百应,才能事业做大做强。”余春存说。
在与乡村干部座谈时余春存总是要不厌其烦的告诫他们,要用进取心对待事业,用宽容心对待他人,用平常心对待自己,要讲大局、识大体、讲团结,要树立良好的作风。他说:“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的快与慢,主要是看这个地方的领导班子是不是形成了活力,是不是团结和谐。实践无数次证明,团结出活力,团结出生产力,团结出干部,团结促发展。”
余春存特别强调指出,基层组织的构成,就像水泥、钢筋、沙子和水一样,要建造坚固的高楼大厦,少了谁都不行,否则就是一般散沙。只有水泥、钢筋、沙子和水形成了合力,才会建成坚不可摧的堡垒。相互补台,好戏连台;相互拆台,无精打采。要十分珍惜团结,只有团结了、和谐了,就没有度过不了的难关,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克服不了的艰难险阻。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赐予了十八里长峡这片神奇的土地,当前保护是第一位的,一定要把它原汁原味的保护起来,在开发上宁慢不滥。
十八里长峡位于我县南部山区,西、南毗邻重庆市巫溪县,东与竹山县堵河源自然保护区交界,境内地形地貌独特,森林资源丰富,蕴藏着大量的珍稀动植物和特有物种,是全省自然生态保存最完整和生物多样性最显著地区之一,被誉为兼容东西部成分的“动植物基因库”,包含南北植物和生态的“综合百科书”,具有极高研究和保护价值,是华中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
余春存一行进入十八里长峡,踏进具有人类生命之源美称的双胞胎——双坪村,余春存指出:进入这块土地,令你赏心悦目,得到一种自然与和谐之美的享受,心灵深处得到一种回归的净化。
余春存说,“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赐予了十八里长峡这片神奇的土地,当前保护是第一位的,一定要把它原汁原味的保护起来,在开发上宁慢不滥。要坚决杜绝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项目建设,不在上如小水电开发等项目,在建设的要坚决停下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全面体现特有的原生态禀赋、全面体现自然性。”
“十八里长峡集峨眉的秀、华山的险、武当的俊、张家界的幽于一身,又以自然原貌的绿色植被覆盖独占一绝。并有全国罕见的大面积红豆杉群落、珙桐群落和极为珍贵的‘小勾儿茶’。”余春存说:“我们要下大力气把这里变田园为花园、变资源为财源、变生产为生态,催生出了多个生态家园。生态家园建设,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作用,把生态家园建设放在首位,要在向坝乡和十八里长峡重点抓好农家生态家园建设,让山区农民在生态旅游中增加经济收入。在生态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方面要把十八里长峡、向坝、桃源等乡镇纳入统筹规划,形成大的旅游循环圈。不能各自为政,小打小闹。”
余春存说强调,在建设农家生态家园过程中要突出自然风貌特色,力争做到不砍树、不开山、不占田地,不破坏自然景观、植被和生物链。突出乡村农家自然风貌特色,要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精心规划,将农村古朴的农家建筑列为重点,并严格按照“不破坏原貌,适当加以修饰和完善”的要求,在尊重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的同时,积极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全力打造旅游型“生态农家”,使来这里旅游的人流连往返。同时,要运用这里的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原生态的自然风光,进行挖掘、包装、推介,提高知名度,达到既可富民又能保护原生态的目的。
一个产业要占领市场高端,首先要占领自身资源优势的制高点,要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招,不能亦步亦趋。
探索如何发展山区特色产业,如何把山区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是余春存这次调研的又一重点。
余春存说:“对于南部山区特色产业基础条件较好的资源型乡镇来讲,要大力开发内生资源,在农民增收项目上不能老在“一棵树上吊死”,因为我们在农村产业开发中,由于市场原因和国家产业政策的不确定因素,有的产业有可能是昙花一现。因此,在农村特色产业开发中做到干今天、想明天、谋后天,只有这样我们的产业开发任何时候就经得起风吹雨打,任何时候就不会措手不及。”
“我们只有把一个方面的东西做特做深再做强做大,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才不会老看着别人的眼色行事和老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比喻说,我们是中国黄连之乡、湖北的高山药库等特色资源,这就是我们的优势,别人没有我们有那才叫优势。所以,市场要求我们要加快发展接替产业,是实现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余春存如是说。“在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中,各地要坚持用市场经济的方法抓农村工作,用抓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要打好、打活地方牌,坚持把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工业生产的第一车间,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
余春存说:“各级各部门在发展山区特色农业过程中,要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工农对接”发展思路,结合我县茶叶、魔芋、山野菜、药材等特色产业,以农业促工业、以工业带农业,把山间、田间作为工业原料的生产车间。在发展特色产业过程中,要与品牌企业对接,做到企业“点菜”,我们“下厨”,同时要围绕特色产业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以市场为导向,找准农业和市场的连接点,找准农业增产增收的兴奋点。
“产业要发展,一是特色,二是品牌,三是规模。假如我们在发展特色产业过程中,不讲特色,不讲品牌,不讲规模的‘眉毛胡子一把抓,核桃栗子一起装’的话,那这个产业就是个‘短命’产业。没有规模的产业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就不会产生集成效益,就不会做成高端产品,就会永远的跟着别人后面跑。”余春存说,“特色产业开发不能像‘开中药铺’那种样样有却样样是小而全的做法,要有‘散开五指不如攒紧拳头’的猛劲,要有‘十品不鸣一鸣惊人’胆识,要有‘集束炸弹’的威力,只有‘提篮小卖’变成了‘车装船载’,只有‘星星变成月亮’我们开发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亮剑’,才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产生‘杀伤力’,才会永远地立于不败之地。
在丰溪、兵营和新洲余春存对如何做好安全生产和移民安置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