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发改杯”有奖征文:着力推进“三镇”建设 实现绿色率先崛起

时间:2013-10-16 08:22:26      字体:  打印  播放


点击图片查看征文启事

马勇

《今日竹溪》10月16日讯:今年以来,在全县上下大手笔建设“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的强劲势头中,蒋家堰镇党委政府凭借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优势、稳定的社会大局,集全镇智慧与力量,努力把蒋家堰建成“特色产业大镇、生态旅游名镇、边贸经济强镇”,在兄弟乡镇中率先实现绿色崛起。
一、坚定不移地以“率先发展区”为总体目标
在建设绿色崛起示范县的过程中,蒋家堰镇继续坚持率先发展,这是政治任务、是历史使命,也是自加压力。其一,竹溪绿色崛起策应市委“一核多支点”战略,蒋家堰率先发展落实县委绿色崛起战略,在大棋局中找准定位、抢前争先,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其二,蒋家堰处于鄂陕交界的“口子镇”位置,商贸历史悠久、经济基础相对较好、群众勤劳且善于发展经济,率先发展是群众的期待,必然是镇党委政府的历史使命;其三,蒋家堰现阶段的发展,与绿色发展还有距离,与兄弟乡镇还需要互学互鉴,与周边县市相比还有较大落差。在这样的基础上实现率先发展,形势逼人,我们必须自加压力。
二、坚定不移地以“推进三镇建设”为重要抓手
建设特色产业大镇。围绕全市“四个百万工程”宏伟目标,在黄石头、洞沟河等村,发展以牡丹、勺药、贡菊等为主要品种的中药材示范基地5000亩;在莲花和龙堰等村,发展以红豆杉和红叶石楠等为主要品种的苗木基地1000亩;在富强等村,以益盛园万头生猪养殖基地为龙头,大规模培育生态养殖企业。目前,辐射带动全镇发展中药材基地累计达20000亩、核桃基地达15000亩,培植出规模化生态养殖场超过30家、产业科技示范带头人72人,组建专业合作社8个。下一步,一是继续做大特色产业规模,发展药材4万亩、干果2万亩,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规模企业20家、专业合作社50家、种植大户1000家,培育年出栏50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专业户20家;二是充分利用养殖项目废料,实施大型沼气工程,力争每天为2000亩耕地提供500吨沼液、4.5吨废渣作为优质有机肥,推动特色产业向生态循环经济方向发展;三是坚持以工业理念发展特色产业,支持和帮助中药材龙头企业从种植向饮片加工、畜禽龙头企业从养殖向健康肉制品加工方向延伸,实现真正工农对接。
建设生态旅游名镇。我镇境内现有被誉为“长城之父”的关垭古长城遗址、保存完好的山寨城堡文化遗址、佛教胜地莲花寺遗址、竹溪八景之一的画屏烟雨、风光迤逦的龙阳峡、植被茂盛的百花谷等丰富的自然资源。近年来,结合竹房城镇带建设总体要求,着力建成了敖家坝高效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园。我们计划全面启动“四区一中心”旅游开发建设,即在完善敖家坝片区的基础上,实施关垭古长城景区、漂水岩画屏烟雨景区、黑龙休闲度假区三个新的景区和以“秦风楚韵一条街”为主体的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建设。力争到2020年建成4A级景区3个,三星级宾馆2家,三星级以上农家乐20家,促使蒋家堰镇成为“全国生态旅游名镇”。
建设边贸经济强镇。蒋家堰镇素有“千年露水集”和“朝秦暮楚”之美誉,边贸经济久负盛名。现发展有“一大两小”露水集3处、商铺470个、大型超市4个、个体户1800多户、魔芋加工大户270多家,是鄂西北地区魔芋集散中心。目前,集镇商贸老街正进入全面改造阶段;湖北秦巴药谷晨康药业有限公司全部完成了中药材基地建设任务。下一步,抢抓绕镇路建设机遇,强化集镇规模和功能建设,拓展发展空间。重点是高起点规划、高规格建设“一区三场”,提高边贸经济水平,即在集镇老街新建一个建材市场、在踩新桥村分别新建一个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和中药材交易市场、在黄土岭高速出口处新建一个鄂陕工业园区。
三、坚定不移地以“三个集中”为基本途径
在绿色崛起中实现率先发展的目标,需要在深层次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总结自身发展得失、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打破村级行政区划,坚持以“三个集中”为推进工作的基本途径。全面推动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大户集中,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全力招商引资、激活民间资本,促进产业向规模集中,打造特色产业品牌;调整优化空间布局,促进人口向片区集中,推动城镇化建设。以此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效益最大化,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群众生活质量的明显改善。
(作者单位:蒋家堰镇党委)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