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全国爱耳日:关注老年人听力健康

时间:2013-10-15 08:47:39      字体:  打印  播放

2013年3月3日是第十四次全国“爱耳日”,今年宣传教育活动主题为“健康听力,幸福人生——关注老年人听力健康”。旨在唤起全社会关注老年人听力健康,推进我国老年人听力健康,推进我国老年人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工作,造福广大老年人及其家庭。

如何预防听力衰老

听力的衰老与人本身的衰老一样,是不可抗拒的。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措施来保护正常的听力,延缓听力的衰老。

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健康的饮食作息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起到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功效,也同样有利于听力的健康。预防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肝硬化等全身疾病。如果患有这些疾病应该及时治疗。

注意耳部本身的健康

注意耳部卫生,预防感冒,预防中耳炎的发生。患有中耳炎应及时就诊,按医嘱治疗和随访。避免耳部和头部的外伤。

注意噪音的防护

若工作环境或者生活环境较嘈杂,应用耳塞、耳罩等予以防护。长期的噪音损伤会加速听觉器官的老化。减少听耳机,打手机的时间。另外,耳部的一些轻柔的保健操如压耳屏、搓耳廓、扣乳突等也可以促进耳部的血液循环,延缓听力的衰老,不妨一试。(新华健康)

老年性耳聋早干预可保护残余听力

老年性耳聋是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生的进行性听力减弱。听力障碍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社会交往和生活质量。通常情况下,65—75岁的老年人中,发病率可高达60%左右。临床主要表现为双耳对称的缓慢进行性听力减退,严重者可致全聋。

老年性耳聋主要属于感音神经性聋,是表现在听力方面的衰老现象,基本上符合新陈代谢规律。虽然任何治疗均无法改变这一规律和趋势,但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可以保护残余听力,早期预防更可以延缓听觉系统衰老的进程。

老年性耳聋的早期表现有:习惯将头转向讲话者一侧,同时身向前倾,为了能够听清别人的讲话。经常听错别人所说的话,或经常要求别人重复刚刚说过的话。听得见声音,但是却听不清楚别人讲话的内容是什么,尤其在嘈杂的环境中。经常将电视音量开得过大。跟人说话,不是没反应就是答非所问,而且说话嗓门越来越大。老年人一旦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早去医院就诊。

医生会根据病史、言语分辨率、听力学检查等对听力损失进行诊断及评估。按WHO耳聋分级,,将耳聋分5级。

当老年性耳聋级别在中度或中重度以上时,就应当在医生和听力师的指导下进行干预,比如佩戴合适的助听器等。相对于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的预防则更为重要。

戒除吸烟、少量饮酒。因为烟酒对听神经都有毒害作用。尽量避免长期接触噪音。平时应注意听收音机时间不宜过长,音量不宜过大。常做耳保健操,不随便挖耳。如按摩耳廓、捏耳,也可以按摩颈后发际两侧凹陷处的风池,可促进内耳血液循环,起到醒脑聪耳的作用。(扬子晚报)

坐飞机和高铁时如何避免“耳气压伤”

“耳气压伤”这个名词或许不为大家所熟知,但是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有以下的体验:飞机起飞或下降时,潜水时,乘坐高速列车经过狭小的山洞时感觉到双耳闷胀不适,这就是鼓室内外的气压不平衡的关系。鼓室内的气压通过咽鼓管与外界气压相通,但是咽鼓管不是一直处于开放状态的,只有在吞咽、鼓气时才能打开。并且,上气道炎症可能会波及咽鼓管引起咽鼓管通气功能障碍。长期鼓室内外气压不平衡会诱发中耳炎,巨大能量的急性的气压损伤甚至会引起爆震性聋。

以下是一些避免气压损伤的建议:

1、在飞机起飞或下降时,或疾驰的列车驶过狭小的山洞时,可以预防性地压住耳屏;

2、在以上情况下若已出现耳闷不适,可以做吞咽动作或捏住鼻翼轻轻做用鼻子往外喷气的动作;

3、避免接触强声,在靠近烟花爆竹燃放点时尽量捂住耳朵。(新华健康)

来源:恩施晚报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