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爱如暖阳铺坦途

时间:2013-09-27 08:07:48      字体:  打印  播放
——竹溪云龙大酒店董事长陈梅创业记
记者胡雪丽
《今日竹溪》9月27日讯:在山城竹溪,“云龙大酒店”的牌子十分醒目。由于竹溪的餐饮美食享誉省内外,“吃”便也是一种文化,于是作为整个竹溪市场的黄金铺位,这里就给人一种熙来攘往、欣欣向荣的感觉。近日,记者来到位于305省道旁的云龙大酒店,一起来倾听一位数年前毅然与老公闯荡河北,到今天成为名声遐迩的女强人——陈梅的创业故事。
变卖家当外出闯荡只为改变窘迫现状
在几句简短的交谈后,陈梅向我们分享了她谋生之路的艰辛。
1986年,陈梅与龙坝的徐远明结为连理,结婚后,家里的生活过得很是艰辛。“还记得分家时婆婆体谅我们,给我们分了37斤玉米、100斤稻谷、3斤猪油、10把面条,还有一条小猪,因为猪也要吃粮食,担心养不活,就没敢要。那年头,虽然一年四季在种庄稼,但一年四季都在饿肚子,日子过得那个辛酸,你们这代人是体会不出的。”陈梅半开玩笑地对我们说。
为了养活一家人,1992年她便做下一个令家人非常吃惊的决定:到河北铁矿打工,与老公一起挣钱!“那时候家里真的是一贫如洗,为了凑齐去河北的路费,我把家里的粮食、木柜等能够变卖些钱的东西都卖了,最后凑了1500元,出远门有风险,害怕到了河北之后挣不了钱,到时候回来连锅碗瓢盆都没有了,那怎么办?我便数了1000元,小心翼翼的压在了箱子下面,拿着500元出门。”去河北的火车上,兜里揣的500元钱一直不敢用,渴了就跑到火车洗手间接两捧自来水悄悄喝下,饿了就咽两块提前准备好的干馍馍。老公为了让陈梅干点轻松活儿,就在铁矿附近花几千元租了一个小小的摊位,开始让她经营卖瓜果蔬菜的生意。在铁矿附近做生意与超市不同,因为前来买东西的都是农民工,出门在外都是挣点血汗钱,心地善良的陈梅总不忍心多要,所以利润很薄,一天下来只有买的人多才能获利。
“为了不再过柴米油盐都买不起的苦日子,那时候总是没白天黑夜的忙,用披星戴月、风餐露宿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就是再苦再累,咬破嘴唇也要熬过去!”回忆起当年的那股犟劲儿,陈梅忍不住笑了起来。
回乡创业打理酒店只为实现心中诺言
也许是因为骨子里天生的那份倔强和坚强,也许是离家时自己对自己许下的那句诺言:“有钱了就回老家,在家乡创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圆自己一个梦。”2005年,陈梅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回到竹溪创业。她寻思,现在的人都爱回归自然、吃绿色食品,家乡不正是一个发展餐饮业的好地方吗?只要用心开拓,一定有商机。经过考察,2008年正月,她和丈夫投资1800余万元,注册创立“竹溪云龙大酒店”,至此,便开始了归乡创业、反哺社会的历程。
20126月又建起了云龙贵宾楼,并于当年9月正式开门迎客。作为三星级的商务酒店,大多是进行商务接待,所以每月利润很薄,刚开始时,连员工工资发放都成困难。她告诉记者:“当时的情况与我预想的差不多,‘万事开头难’,干哪行都有风险,只是看你怎么去经营,真正要想把酒店做大、做强,那不是一年半载就能见成效的。”陈梅略带微笑的说。也许就是这种犟劲儿,陈梅在酒店管理上更加用心。走进陈梅经营的酒店,丝毫看不出她有董事长高高在上的样子,遇到接办婚宴,员工忙不过来,陈梅就事事不分大小和员工一起摆放碗筷,搬桌拿椅,忙得不亦乐乎。常年跟陈梅一起共事的赵璞玉说,每年的腊月二十八至初四,除了大堂几个人员值班外,其他员工都统一放假。在这期间,陈梅总是在酒店呆到晚上十二点回去休息,早上六点起来,客人来云龙登记住宿离开后,陈梅就亲自到每个客房拖地、擦窗户、摆放物品等,从来不叫累。
在菜色搭配上,陈梅针对当地顾客和外来顾客的饮食习惯和思维方式,多次带着学员到外地学习,不断总结先进经验。回来后,陈梅从酒店的菜谱更新、卫生控管、环境优化、安全防范、员工培训等多方面入手,管理和优化酒店环境。“现在我们的菜品由原来的几十种增加到了上百种,且每样菜品都得到大部分顾客的好评,在住宿接待上,硬件设施配套也越来越完善。”陈梅说。
在和顾客交谈得知,来云龙大酒店的顾客大多都是冲着这里的菜品物美价廉而来的。回头客的增长对她的勤奋做出了肯定,也为她继续做大坚定的信心。随后这几年中,陈梅更是全身心投入到企业经营管理和建设中,钻研酒店管理知识,外出考察、借鉴成功经验和先进方法,将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星级酒店管理模式,不断运用到酒店管理中。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云龙大酒店顺利通过中国旅游星级饭店评定委员会评审,荣获“三星级饭店”称号,成为竹溪率先获得星级认定的酒店和全县唯一的三星级酒店。
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拓展,云龙大酒店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同步增强,现已发展为集宾馆、餐饮、酒吧、文化娱乐、商旅服务等多种经营于一体的酒店龙头企业。
当问及陈梅是如何看待现在的经营成绩的,她的回答很实在,也很中肯:“物美价廉,口碑好,自然就成为品牌。实在,也是一种无形的广告效应。”陈梅总结自己的经营之道时深有感悟地说:“顾客来云龙消费了,觉得划算,且吃得舒心,自然会把这种好的印象传达给他们的身边的亲朋好友,一传十,十传百,来云龙消费的顾客自然就会多起来。”
真情待人回报社会只为让爱传递
“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坚强的女人,我们的徐总之所以能安心在外发展他的事业,是因为家里还有一个如他一样坚强的女人。”赵璞玉介绍说,在我们眼中,陈总她不仅是我们徐总的“好妻子”、是其孩子眼中的“好母亲”,也是其婆婆家的“好媳妇”,更是员工眼中的“好大姐”。
因为婆婆年老多病,几个儿子都离家太远,陈梅为了照顾好老人,在离云龙不远的地方买了一套住房给婆婆,一日三餐专门请人送达,平时只要有时间就去看望老人。“一个人再怎么有钱、再怎么富有,都有老去的一天,我给婆婆尽孝,这是儿媳应尽的义务,同时,我也希望能把这份孝心传递给我的孩子。”
陈梅的心里有一颗善良的种子,它在风雨的洗礼中愈发坚强,逐渐成长为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让站在绿荫下的每一个人都享受到夏的凉爽。“在提供就业岗位、引领行业发展、服务县域经济等方面,我们陈总的功劳不可磨灭。”赵常军说,“别的酒店放眼望去,处处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和温雅端庄的小姑娘,而我们酒店220个员工中40岁上下的阿姨几乎占了大半。陈总为了照顾更多家庭收入低的应聘者,不忍心拒绝他们,就给他们一份云龙的工作让他们做。”赵常军一番风趣幽默的话逗得在场的每一个人哈哈大笑起来。
遇到员工有困难,她必出手相助。今年40多岁的费章平,从得知云龙大酒店想招两名前台保洁人员,经过应聘,费章平成功的成为云龙大家中的一员。但天有不测风云,没过一个月,费章平突然病倒,并住进了医院,从十堰回竹溪的陈梅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亲自来到医院,与她交心谈话,让她安心养病,临走时,还塞给费章平一个信封,里面装着慰问金。住院期间,陈梅考虑到费章平的儿子在外当兵,丈夫又不在身边,她就吩咐自己的孩子轮换着给费章平送饭,这让躺在病床上的费章平感动万分。
每年腊月二十八,在所有员工都要快回家过年的时候,陈梅就与厨师们一起做饭,然后与员工们举杯同饮,共吃团年饭。
问及将来的计划,陈梅畅谈了她的发展思路:好好利用县内优越的自然资源,在山里建立自己的蔬菜基地,让不论是远道而来的外乡人,还是竹溪本地人都能在云龙找到回家的感觉,让每一道健康、美味、原生态的食品都货真价实的吃进顾客的胃中。
凭着一股子不怕苦不服输的气魄,陈梅一路走来,成为今天竹溪餐饮界的女强人,她用自己的成功经历给了那些还在拼搏中的创业者们一份最好的鼓励。
因为有爱,使陈梅这位从农村走出的女性趟过泥泞,迎来坦途。爱如暖阳,每一个在她的爱的沐浴下的人都会感到幸福和快乐……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