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作为学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理应以教书育人为根本,沉下身子抓管理,静下心来育三风。
校长代课、参与值周本是很正常的事,但由于诸多原因,如今的校长行政化成分越来越多,各级检查调研、各类达标评比、各项社会活动参与,几乎占据了八成以上的精力,所以对学校管理停留在看看文件、听听汇报、做做要求者居多,校长能代课、参与值周等深入教学一线者寥寥无几。
本学期第2周,我与两名老师一起值周,一周下来,感受颇深——
值周体会了老师的辛苦
9月13日值周的第一天,我6:30准时到了学校,三个人简短分工以后,挂起胸牌站在校门口,迎接每一个师生的到来。40分钟过去了,待所有的师生进校以后,我们开始巡视清洁区、教室卫生、教学情况。早餐后,我组织校委会召开了行政例会,然后到班随堂听课,课间抽查了个别教师的教案和作业批改情况。11:00回办公室处理相关文件。11:30放学的铃声响了,我在操场组织学生列队离校,两名值周教师到十字路口和交警一起维持秩序让学生安全过马路。待学生全部离校已经12:20了。下午1:50,在35?的烈日下我们又迎接师生到校,履行各项检查,处理一些突发、违纪事件。忙到5:50学生终于全部安全离校,再次检查确无隐患后才安心回家,回家以后感到头痛胸闷,到医院检查属轻微中暑!五天下来真是身心疲惫,不由感慨值周辛苦,教师更苦!有了这次经历,有了这种感受何愁校长在以后制订制度、落实管理时不以人为本!
值周鼓舞了师生士气
校长是教师中的一员,带头值周理所当然,但现行校长受教育体制限制,校长成了“事务长”,很难有固定的时间和经历参入值周,老师对此也基本认同,但如果能挤出时间值周对鼓舞师生士气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值周第一天,当我带着值周胸牌站在校门口迎接大家到校的时候,我看到几乎所有师生的眼神都是从惊讶到欣慰再报以灿烂的笑容;当烈日炎炎,我站在操场汗流浃背维持纪律时,当早晚放学最后一个离校时,我能看到老师的眸子里多了一些赞许,也能感受到我和大家之间的距离近了很多。其实,在值周的过程中,我并没为大家做什么,也未曾有过惊天动地的举止,但老师和学生感觉到校长和他们在一起,校长知道他们的得失冷暖,自然彼此之间的心就近了、情就深了,很多管理理念的达成度自然就高了。一旦校长和大家之间有了这种理解和默契,何愁学校师生队伍不团结和谐!
值周拓展了管理思路
管理没有止境,问题就是课题、问题就是动力!值周使我有了零距离观察学校各项工作的机会,也有了静下心来思考工作得失的空间。
在这次值周的过程中我发现:每天早晨学前班的孩子来了以后不进校园,有的围着小摊贩问这问那,有的在校门口追逐狂打十分不安全,部分家长不按时送孩子上学,老师为了阻止这种趋势就不许学生提前进教室,所以孩子只能在校门口游荡;再如有的班级安排学生打扫清洁区不够灵活,无论天晴下雨、无论清洁区是否干净学生都必须一一打扫,浪费了很多时间;一些量化管理的制度存在不合理、不细致、不科学的现象;个别班主任管理班级简短粗暴、个别教师思想消极、教学理念陈旧等等,这些问题校长不参入值周,不沉下身子与师生打成一片是很难发现的。但通过值周,就能发现、解决更多的问题。假如每位校长每个学期都参与值周,每次值周都能发现并解决一些问题,长此以往何愁学校管理效能不高!
校长是一校之魂,本职工作是什么?主要精力抓什么?这是不言而喻的。一校之长必须专博相济,长于创新,精于方略;必须无私奉献,顾全大局,清正廉洁,秉公办事;必须胸怀坦荡,礼贤下士,谦恭自律,从善如流,以其完美的人格形象获得师生的敬服。一句话,就是服从学校教学的需要,服从师生利益的需要,服从社会和家长的需要,时刻都要姓“教”,一点也不能姓“官”。
姓“官”,是轻松一些,快乐一些,但有疏远群众,孤立自己的危险。一个校长,一旦姓“官”,就不去钻研业务,不去搞教学检查,不去关心学生和教师,那是一种最大的“误人子弟”;校长姓“教”是苦点,累点,亏点,但只有那样吃得苦,不怕累,多吃亏,才能育好满园桃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学校教育的大方向,才能永远得到学生和家长的尊敬。
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同志,多年来一直是校长、书记一肩挑,还有30多个社会兼职,他完全可以脱离教学岗位,完全可以远离学生和老师,去姓姓“官”,去试试当“官”的滋味,去享受享受。但他多年来一直是带两个班的语文课,还做两个班的班主任,时刻忙碌在教学第一线,有人劝他不要进入教学第一线,不带课或少带课,他都没有那样做,他说做校长的不姓“教”,那是失去增长能力的好机会,是吃了大亏。
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三平小学校长宋芳蓉同志,多年来一个校长,一个老师,一个学校;既当老师,又当保姆;接孩子上学,背孩子过河,一至五年级多个复试班的教学任务,她一肩扛起!很有几次姓“官”的机会,都被她婉言谢绝,她不怕山高沟深,她不怕寂寞辛苦,宁愿扎根在海拨1800米的高寒地区,永远姓“教”。
魏书生也好,宋芳蓉也好,他们不仅在思想上姓“教”,而且在行动上也姓“教”,在姓“教”的这一清苦的岗位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谁不佩服?
校长还是姓“教”好!(陈龙兵罗立余杨坤树)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