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城市是一个地方对外展示的名片。如何扮靓这张名片?县委、县政府围绕打造“省际边贸山水园林城市”和建设“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这个主题,精心谋划,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工作思路,提出了城市建设“规划提质、建设提速、管理提效”的目标,今年先后启动了鄂陕大道改造、背街小巷改造升级、溪城中心市场整治、垃圾处理场建设等一系列利民惠民的城市建设。《今日竹溪》和竹溪新闻网将陆续推出“2013城市建设集中改造系列报道”,今日推出系列报道⑦,敬请关注。
(记者子墨通迅员罗祖志)金秋时节,沿着鄂陕大道往东走,随处可见如火如荼的人行道改造建设现场,多数标段正在开挖的人行道里排放管道。
谈起鄂陕大道,它在竹溪的交通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位于竹溪境内305省道中的一段。是竹溪东进西出的通道,也是连接竹溪的老城与新城的重要纽带。10年前,县委县政府对鄂陕大道进行改造,多年过去,随着城市的发展,许多管道已经老化,路面破损严重,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经过深思熟虑,竹溪县“四大家”领导多次讨论,一致决定,一次性把鄂陕大道改造到位,为溪城的百姓们打造一条畅通洁美的新交通。
22日清晨7时50分,记者沿着此次改造工程的起点鄂陕大道与幸福西路交叉口处往西走,随处看见沿路两边堆积如山的泥土,路两边的人行道基本上已经全部开挖成了一条。正是上班上学的高峰时期,行人沿着公路边上走,许多车辆自觉得减速行驶,虽然较平时速度慢了许多,但是道路上交通畅通,没有一处拥挤堵塞的地方。在财政宾馆路口、中医院门口等重要的通行口,人行道还没有开挖,行人车辆可以通行。
在位于第五标段的城关派出所门前,记者看到,人行道全部开挖成沟槽,里面已经放上粗粗的水泥管道,工人们正在管道的接口处敷上水泥,然后再用砖和沙浆围砌。负责此标段技术指导的乐正权师傅对记者说,这根水泥管道直径有60公分宽,是此次道路改造重新排入的一根专门用于排放污水的管道,以前污水、雨水用的是一根管道,水流直接排放到河中,现在改造后,污水就进入了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这样儿对环境就不会造成污染了。乐正权指着管道连接处的一口长约3米的井对记者说:“这次道路改造完全是按照最先进的道路配套设施的标准施工,每隔6米就建有地下管道检查井,人可以下到管道里面进行地下检查,以前是没有这的。”
在位于供电公司的的第四标段,记者发现,与上一路段不同的是,此段的人行道沟槽里植入的有两段水泥管道。从负责此段管理的刘勇师傅那儿,记者了解到,这是新增的一部分工程,考虑到这段路的路面位置低,容易积水,住建局的领导经过实地检查后,确定从原技校门口到供电公司的门口这一段新增了一根直径80厘米宽的排放地面水管道。
在此做生意的粮油店王老板高兴地对记者说,去年有两次水还进了店里面,一下大雨了,他和妻子就提心掉胆的,现在好了,通过公路改造,排水设施更加完善,就不怕下大雨了。住在路边的王大爷说:“这次工程质量搞的非常好,没有偷工减料的,每道工序都搞的到位,管子排的也粗。一根水泥管有一吨多重,都是挖机吊着放到沟槽里的,要用人抬根本抬不动。”
随后,记者一路行走,发现在地势较低的路段此次施工都多加了一根排地面水的管道。为抢抓工程进度,9个标段集中力量同步施工,每天有近200名工人,60多台车辆在鄂陕大道施工。进度最快的路段地下管网已经铺设完毕。
据县住建局负责人介绍,鄂陕大道改造工程总投资8000多万元,工期3个月。东起漫液沟口、西至幸福西路,涵盖幸福路西关桥至长安大道段,累计改造道路全长6.4公里。全面改造地下管线、管网,对人行道板升级为花岗岩,对路灯、绿化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升级交通指挥信号、划定道路标志标线,将现有水泥路面改造成沥青路面等。为推进工程进度,整个改造工程九个标段同时施工。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按照施工计划,到11月底,鄂陕大道将如期完工,界时,它将为竹溪实现绿色崛起打通一条快速的通道,让溪城的百姓畅享整洁、优美的城市生活。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