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治构筑“防火墙”。不断探索创新社会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在群众自治上的作用和优势,实现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的有机结合。在乡村两级做好群众服务工作的同时,对涉及群众参与的计划生育、森林防火、环境卫生等重难点工作,不断加强群众性自治。通过召开群众代表大会和群众大会,讨论制定群众认可、科学有效的相关村规民约,对违反了的,给予一定处罚,从而实现对群众的约束和规范。
《民情日志》巧架“连心桥”。结合“周清月结”工作制,统一制作下发《“周清月结”民情日志》,同时规定联系村干部每周在村工作时间不少于3天,每年入户率不低于所联系村的80%,把走访群众、了解民情民意作为基础工作重要内容来抓。生产生活中有什么困难,对乡村两级干部和发展有什么意见建议,通过深入群众家中、田间地头走访,这些问题都能得到很好发现和解决,同时,各类矛盾也都被解决在萌芽当中。《民情日志》就好比在干群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干群关系和谐融洽,群众交口称赞。
“阳关政务”破解“千千结”。以乡政务网站、便民服务中心和“三务”公开为依托,大力推进“阳光政务”建设。将乡党委、政务领导班子成员工作职责、目标任务、个人登记照、联系方式等在乡便民服务大厅集中公示,村“两委”成员在村便民服务大厅公示。用好乡村两级户外公布栏,定期对乡村两级党务、政务和财务情况进行按时、逐项、全面公开。同时,为适应外出群众需要,该乡又充分利用乡政务网站,对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要政策和各项惠农补贴等进行网上公开。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