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竹溪县新洲乡新集镇不到1公里的山间里、三排仿古式建筑矗立在青山绿水之中,这里的空气清新,环境宜人,80名五保老人生活在一起,享受着世外桃源的美好生活,走进福利院,映入眼帘是“关爱五保老人,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幅标语,一个个穿戴整齐、红光满面的五保老人谈笑风生,让人感受到和谐温馨的幸福。这就是新落成的新洲乡中心福利院,也是竹溪县农村福星工程建设的一个真实写照。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该院已成主为五保老人的幸福乐园。
抓硬件设施营造舒适环境
竹溪县新洲乡中心福利院于1997年5月由县民政局投资10万元新建成立,两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798平方米,实有院民44人,生产基地15亩。借潘口电站建设,福利院于2008年5月折除,新福利院工程于2008年9月27日动工新建,2009年4月21日竣工,4月25日院民喜迁新居。
新福利院工程建设本着“规划高起点、建设高质量、快速度、美观加实用”的建设理念。新建的福利院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2500多平方米,投资250余万元新建仿古式院民楼两栋,分别为14间和11间各两层,能够满足的近100名五保老人入住。仿古式综合办公楼一栋8间一层,同时还建有标准化的厨房、餐厅、活动室、图书室、医务室、理发室、洗衣房、熨衣房、取暖房、办公室、卫生间、洗澡间、食品仓库、悼念厅、猪栏、牛羊圈等不同功能用房。
居住区有硬化道场1200平方米,在两栋院民楼前方有150多平方米花池一个,栽种的花卉苗木达40余种,溪边堤上花瓶柱护栏与铺设人行道彩砖交相辉映,400余米进院水泥路旁松柏四季常青,院民楼的前方与福利院门厅两旁的花卉草木有380平方米,各种花木竞相开放,四季常青。从院民居住区到工作区经过一座拱形小桥,桥下溪水潺潺,桥面镶嵌“福星桥”三个大字熠熠生辉。小桥对面的工作区,8间仿古建筑平房,内设办公室、接待室、活动室,还有两间客房。依山建有三间饲养间,10间标准化猪栏、3间牛圈2间羊圈和1间鸡鸭舍,可饲养牲猪60头。牛10头,羊50头,鸡鸭200余只。房屋正面与两侧全部建为花园,风景树和草坪错落有致。门厅外为一条大道,供院民和其他观光者游玩。
该院一流的硬件建设,优良的管理服务,已成为竹溪县大山深处的一道亮丽风景。
抓规范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近年来,该院通过学习全省模范福利院先进的养、治、教、康复等工作经验,不断改善院民的生活质量、供养水平和专业化服务水平,创立了孤残老人“爱心、耐心、细心、精心、热心”的“五心”服务方式。院领导班子致力于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有爱心的人才队伍和运转协调的内部管理工作机制,从院风、行风建设入手,开展微笑服务、亲情服务、挂牌服务、文明服务活动,坚持抓思想教育、抓政治学习、抓业务培训,在全院营造了心齐风正、团结向上、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氛围。领导班子在学习实践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中,为广大职工的素质提升搭建宽广平台,分别在管理人员中开展“量化管理提升成效”竞赛;在炊事员和护理员中开展“技术能手”竞赛;通过举办思想交流会、民主生活会、典型介绍会、评优评先等形式,充分宣扬先进典型的优秀品质,以点带面,进一步激发院内团队的活力和创造力。建立健全了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工作人员守则、处罚细则、财务管理等多项管理制度,推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行院务公开和民主决策,不断提高服务的整体水平,确保了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抓业务学习,提高专业素养。为了提升服务水平,该院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学习他人先进的管理经验;学习省、市、县等关于出台福利院的政策法规;认真学习相关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利用电视、电脑、报纸、杂志等媒体关注国内国际形势,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有关政治思想文件、书籍,积极参加各种政治学习及教育活动。深入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把它作为思想的纲领,行动的指南。
抓制度建设,管理出实招。严格依照农村福利院规范化管理细则,上至院长下至院民、都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院长、会计、出纳、护理员、炊事员都有明确的工作任务、职责和标准,平时严格检查,年终考核奖惩;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院民守则,要求每个管理人员及五保老人都按守则办事,并经常开展“五好院民”评比等活动,引导院民遵规守纪人人争当好院民。
抓财务管理,严格收支审。福利院生产、生活支出,无特殊情况都要事先制定采购计划,开支超过500元的经民政所长审批,超过1000元的由分管民政工作的乡领导审批,超过3000元的由民政局分管领导审批;采购所有物品均有正式发票,由院长、经办人、证明人签字后才能入帐;采购的物品要经过验收才能入库,出库要填写出库单,由负责人签字后才能出库,库房由多人负责,相互监督,协作管理。
在院民食品管理上,实行全额报销,成立了由院务管理委员会和理财小组,监督并参与管理福利院收入情况和实物支付情况,做到日清月结。实行与院民一起就餐制,对院民食堂的生活监督管理。在行政管理上,坚持厉行节约,把资金用在刀刃上,发票审批坚持附详细说明。全面实行院务公开、民主理财。每月向院民公布一次,接受院民监督,同时接受民政部门的定期审计检查。
抓紧卫生达标,层层落实责任。院里安排有卫生组,负责每天清扫一次室外卫生;室内卫生由居住者先行整理,然后由护理员进行统一规整,做到物品摆放整齐,地面整洁,窗明地净;院里还安排明白人对花卉进行管理。
抓安全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制。院里实行严格的门卫制度,陌生人入院要进行严格查询,并做好登记;院民出院要请假登记,回院要销假;生产劳动有管理人员带班注重安全;饮食严格坚持卫生标准,严禁食用霉变物品;平时注重其它安全管理,确保所有院民人身安全,身体健康。住宿安排性格相近的人住在一起,安排的有寝室长,协助日常管理;吃饭安排有席长,组织入席就餐;从事卫生、生产、娱乐等活动,安排有小组长,协助管理人员开展工作。
抓娱乐活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为让院民过上了更加美好的生活。该院通过亲情化服务,人性化管理,院民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院内经常同中心学校、卫生院及社会团体组织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丰富院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目前院民除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福利生产劳动外,真可谓过着依食无忧的幸福生活。
抓创新服务彰显人间亲情
该院供养的大多数是痴、呆、傻、哑、残人员。很多对象长年单身生活,养成性格孤癖,目中无人,心胸狭窄,个人意识严重,没有集体思想观念,针对各种对象特点,该院对症下药,推行“五心一沟通”服务,即“爱心、耐心、安心、细心、热心、恒心、一对一沟通”。通过真情、亲情、热情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是针对大多老人性格孤僻且身患残疾等各自特点,开展强弱搭配、夫妻结对、新老结合。形成互帮互助,相互照应的良好氛围。福利院定期开展交心谈心活动,时刻了解和掌握他们想什么,需要什么,做他们的知心人,充当家人的角色。
二是将院民视为自己的长辈和亲人对待,时刻关心他们的冷暖与疾苦,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做盲人的眼睛,做残疾人的拐杖,眼睛看不见的牵一下,行走不便的扶一把,以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他们。使他们感受到共产党的政策好,社会主义制度好,管理服务干部好;使他们时刻感受到家的温馨。
三是服务周到,定期清洗翻晒衣被,叠被铺床,清理房间,对生活不能自理的院民提供特殊服务,按时喂饭喂水喂药,帮助擦洗身子等,工作精细化、服务态度家庭化。福利院内设医务室,为院民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积极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做到小病不出院、大病能住院。心系我院老人,分享他们的快乐、烦恼,把老人们病痛时刻记挂在心。
四是五保老人都是社会弱势群体,对待他们耐心解释,多做思想工作,不吵不骂,讲明白,说清楚,使之心服口服。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开展“微笑”服务,做老人的贴心人、知心人,让老人安心,子女放心。
五是合理膳食,一日三餐,早餐有干稀,外加四个小碟菜,中、晚餐有干饭和四菜一汤的副食,过生日有生日餐,生病的有病号餐,每周加餐一次;做到每周有食谱,荤素、干稀搭配合理,全天保证开水供应;。法定节日和传统节日安排加餐,确保院民吃的健康、吃的卫生、吃的舒心。
六是服装季节化、居住家庭化。衣服有冬、夏、春、秋四季服装,到什么季节穿什么服装;居住两人一间房屋,室内有衣柜、床头柜、冬天垫两床被盖两床被,夏天有凉席、毛巾被,院内有卫生室,头疼脑热院里就可以治疗;如生病能够迅速到医院治疗,费用院里出,陪护人员院里安排。
抓医疗保障确保身心安康
为了确保我院人员身心健康,我们定期对所有的院民每周进行一次摸底,对他们的情况及时了解。对他们的家庭背景、家庭情况、需求、身体状况等及时记录在册,建立“爱心档案”。问题及时处理,在经济条件允许之内,困难及时解决,彻底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该院和乡镇卫生院密切合作,定期对全院实行免费体检,对查出身体有问题的员工和孤寡老人及时治疗,跟踪观察。院民韩从员老人,属于分散供养对象,在自家干活时,不小心从山上跌落,造成右大腿摔断。因单身一人,无人照顾,福利院得知这一情况后急忙派人把老人接到院送去治疗。因为伤势严重,需要长期打针治疗,福利院派专人监护。在住院治疗期间,每天院长都要亲自到医院检查,看老人身子是否擦洗干净,是否按时打针吃药,一日三餐吃喝情况。并和老人座谈,主动与老人沟通,问寒问暖,让他安心治疗。责任护士曾打趣的说:“陈院长来看望父亲来了”。在住院期间老人常常睡不好觉,心情显得急躁。陈院长知道情况后及时和老人谈心,在得知老人对住院治疗的担忧时,陈院长及时开导他,让他安心积极治疗,一切住院费用不用他担心,老人心中的一块石头才落到地上,消除了后顾之忧。配合医生,安心治疗。出院时老人医疗费高达8000多元,最终福利院主动出面,经过多种渠道,全额报销。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身体状况逐渐好转。大半年卧床的他,在我院精心的照料下,逐渐康复。为了感谢福利院,他本人几次要求在院帮厨服务,但院里考虑到他的特殊情况,经反复研究,最后同意让他从事轻活工作。
抓福利生产增强造血功能
为了发展福利生产,在乡、村的共同努力下、协调山场250亩用于放牧、生活用柴和墓地,同时,又改治50亩田地。改治的耕地按不同季节种植小麦、洋芋、油菜,秋季种植苞谷、红薯等农作物。现在年产粮食4万余斤,各种蔬菜6万余斤;院内年饲养牲猪60头,年出栏30头,产肉7500斤;年饲养鸡子100只,饲养鸭子100只,用于产蛋和院民食用;饲养山羊60只,年出栏30只,饲养黄牛7头,除耕作农田外,每年还宰杀一头黄牛供院民食用;种植的蔬菜院民自食有余。不完全统计,去年福利生产总产值达12万元,获纯利8万元。
在发展福利生产中福利院注重了一下几个重要环节。一个是因地制宜,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关键看效益。针对附近山场面积大的实际,开展了养羊、养牛生产,成本小回报大。在养猪、养鸡过程中,除部分饲养外,全部到山场采摘青饲料,既降低成本又提高肉质。饲养的鸭子利用小桥下面的一个小水塘,让鸭子在里面游玩觅食,这些福利生产项目劳动强度小、成本低、收入大。二是上至院长,下至职工处处以身作则,自己能干的事不让他人干,自己不能干的事也绝不让他人干。院长和管理人员事事垂范,融入群体。三是注重院民的身体,强调力所能及,超出院民承受能力的劳动项目院里不安排,院民就是要求做事院里也不许可。对院民开展福利生产收入我们每月定期按出勤率给予30元以内的经济奖励,就是因身体伤残不能从事劳动的,每月同样有固定5元的基础补助,其目的一是让院民分享劳动成果;二是调节个人生活爱好;三是充分体现人性化管理。由此以来,既调动院民生产劳动的积极性,又让他们在劳动中得到实惠,在劳动中体现人生的价值。
新洲乡中心福利院是一所集娱乐和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福利院,院内生活设施齐全,生活环境优美,管理服务优良,院民生活舒心,已经成为全县一流的农村中心福利院。今后该院将会充分利用优势,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落实国家政策,使福利院成为集中供养五保对象颐养天年的福地,成为五保对象真正的家园,成为农村福利事业发展的文明窗口。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