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天宝乡白鸡村小学教师吕祥华
文/徐俊陈龙兵图/周明鑫
二十六年前,父亲晕倒在讲台上,他拾起教鞭,决心沿着父亲的足迹走下去;在全乡最偏远的小学缺老师时,他毫不犹豫地填补空缺;家访途中险些丧命,没等康复,他又站在了三尺讲台。留守深山,燃烧生命,点亮1300余名山村孩子的希望与明天,他就是竹溪县天宝乡白鸡村小学教师吕祥华。

吕祥华对学生进行辅导
一句诺言,坚定二十六年留守情——
父亲倒在三尺讲台,他毅然接过教鞭,来到远离城镇的偏僻小学任教
重峦叠嶂,山道弯弯。8月15日,我们从竹溪县城出发,越野车在崎岖的山道上奔驰三个半小时来到白鸡垭山巅,远远看到山坳里有一座飘着国旗的白色建筑,这就是天宝乡白鸡小学。
再经过25分钟的颠簸,我们终于到达了校园。虽然时值暑假,校门外,蔬菜基地时令蔬菜长势喜人;校园内,鲜花盛开,绿树掩映,把一个不大的校园点缀的生机盎然!
“马上要开学了,学校食堂要投入使用,我留在这里看校,顺便打个帮手。”在校园东侧的场地上,吕祥华正挥汗如雨的搅拌着水泥砂浆。“闲暇时,到学生家走访,辅导暑假作业。”
在吕祥华的办公桌前挂着一桢泛黄的黑白照片,照片中主人四十来岁,目光坚毅的守望着远方。这是吕祥华的父亲吕胜林生前的遗像。
“父亲是倒在讲台上的。”吕祥华回忆说,1987年春,父亲正在水坪镇船形寨小学上课,突然感觉腹胀胸闷,晕倒在讲台上。临终前,父亲抚着吕祥华的手颤微地指着前方。

组织学生举行升旗仪式
“我会沿着你的路走下去的!”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吕祥华对父亲教书育人有深刻的感受,他能读懂父亲这无声的遗嘱。“我发誓要做一名合格教师,不然既对不起娃子们,也对不起父老乡亲。”
在料理完父亲的丧事后 ,他义无反顾地来到天宝乡菜坝小学任教,延续这条以奉献之心铸成的路,这一年,他刚满17岁。
2003年暑假,天宝乡白鸡小学调走3名教师,其他人不愿到这个山高路远、条件艰苦的学校来,吕祥华主动申请来到白鸡小学,负责学前班、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全部课程。白鸡小学最高峰有180多名学生,6个班级,11名教师。10年来,这个学校除了教师调出外,没有一名教师调入,全校包括吕祥华在内仅仅5名教师。

吕祥华利用电子白板进行复式教学
二十六年来,每年暑假,吕祥华都主动留校义务看校,维修校园,给学校蔬菜基地浇灌、除草,走访辅导学生,成了“留守教师”;而在百里以外的山城,自己的女儿自出生之日起注定是个“留守儿童”。
一辆摩托,穿越万里家访路——
家访途中,突发车祸险些丧命,没等康复,他就重返课堂
在校园一角,一辆嘉陵摩托引起记者的注意,车轮轮胎磨损厉害。
这是吕祥华自己购买的第二辆摩托车。2003年,吕祥华来到白鸡小学时,为了方便家访,他向妻子“借”了3000元买了一辆旧两轮摩托车,山路坑坑洼洼,就是新车也经不起折腾,将就骑了4年。2007年,他再次向妻子“借”钱,狠下心来买了一辆新两轮摩托车,这辆摩托陪伴着吕祥华走过了11000公里的家访路。
对教过的孩子,吕祥华都了如指掌。在白鸡小学的10年间,吕祥华家访的足迹踏遍了白鸡垭村的沟沟坎坎,近的走着去,远些的就骑摩托。“骑车走访的路程算起来接近红军长征的路程了。”
“童磊!你暑假作业做完没?在家还听爸爸妈妈的话吧?”在一村民的门槛上,一小男孩亲热的依偎在吕祥华的怀里,吕祥华抚摸着男孩的头,男孩把玩着吕祥华的双手,有些发嗲的问“吕老师!你的手指头还疼吗?”俨然像是父子俩。
“要不是吕老师一次次耐心的家访,童磊早就不会上学了。” 童磊妈妈在无奈中感到些许欣慰。现在读一年级的小童磊,读了两个学前班,都半途而废,家长把他送进校园,稍不留神他就溜出校园,吕老师已记不得多少次在路上寻找,没办法,找童磊妈妈商量,甚至请童磊妈妈到校陪读一段时间,后来,吕老师不断地和童磊交流,把他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从生活上给他细致入微的关照,现在童磊也不厌学了。

吕祥华走访学生
白鸡垭村山大人稀,最远的学生离校19里。 就是这辆摩托,不仅在走访时拉近了家长与老师的心灵;每到周末,距离学校太偏远的学生,吕祥华还一个一个的用摩托车运送孩子回家。
同样,也就是这辆摩托,险些让他遭受灭顶之灾。
2010年,农历正月十九日,走访完最后一名学生,天色已晚,山道险象环生,在一个急转弯处,摩托不幸撞在路边的岩石上,人被撞飞出路面几米远,摔在排水沟外,不省人事。所幸被路人发现,及时将其送往医院重症监护室,确诊为脾脏破裂,必须切除脾脏,同时,左手三个手指粉碎性骨折。
“我啥时候才能回去给孩子上课?”吕祥华从重症监护室醒来后,焦急的问医生,“孩子们快要毕业了,我放心不下。”
“犟人,做完手术后,医生嘱咐至少要住院三个月,但他还没住满一个月,就偷偷跑回学校,打着绷带给孩子们上课。”校长万国斌说。
“得知吕老师从医院回来的消息,同学们都自发地在校园门口列队欢迎他。看着他打着石膏、拄着拐杖给我们上课,我们都流泪了…… ”今年中考以551分考入郧阳一中的李娇,谈起吕老师时仍然感动不已。
吕祥华带的这届六年级取得了五门学科全乡第一的好成绩,在今年中考中有7人考上省重点高中,占了全乡上重点高中的三分之一。
一颗爱心,点燃千名孩子求学梦——
山区留守儿童多,他用爱做鞭,因人施教,点亮孩子希望
“吕祥华老师关爱学生,课堂内外能与孩子们打成一片,他的课堂孩子们很快乐,教学成绩多年来没有败过。”57岁的教师樊友贵谈起吕祥华略显自责,“我以前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工作有所懈怠,在吕老师的带动下,我觉得要尽心尽力地站好最后一班岗。”
“教师这个职业是个良心职业,而爱是最好的教育。”吕祥华讲起孩子们的故事,时而激动,时而伤神,“虽然白鸡垭偏僻贫困,但我们绝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吕祥华做到了“三个优先”,生活优先照顾,学习优先辅导,困难优先解决。夏天,他为学生准备一锅凉开水,冬天,他会为学生生一架炉子,或者准备一盆热水,让学生烫烫手,学生都喜欢和他在一起。

吕祥华护送学生
问题学生,他全力改变。2008年,学生李文 (化名)的父母在县城买了房子,将李文转到县城读书,由奶奶照顾。在县城上学期间,李文经常逃学上网,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他的父母没办法,又将他转回白鸡小学,放在吕老师班上。吕祥华坚持每天下午给他补习,再由小组长督促其完成相关练习。六年级毕业考试,他的数学成绩提升到了班级前十名。看到孩子变化这么大,李文父母专程从外地赶回来感谢吕祥华。
学生有病,他带着看病。六年级的袁丽丽和一年级的袁灯慧是姊妹俩,父母都在福建打工,寄住在外公家。袁丽丽体弱多病,每次病发后,吕祥华背着她到村上诊所,垫付药费治疗。袁灯慧有尿裤子的毛病,记不清有多少回尿湿裤子,每次都是吕祥华背着她到外公家换裤子。

吕祥华暑期看校时在学校蔬菜基地锄草情景
学生学习、生活有困难,他积极想办法解决。天宝乡蔡坝小学四年级的李梓涵患白血病,天宝乡中心学校发动教师捐款相救,吕祥华带头捐款300元,短短的一天时间该校就募集到善款14000多元。
学生柯尊红父母都是残疾人,小学毕业后她执意不肯上学。吕祥华来到柯尊红家,鼓励她树立信心,并资助她完成了初中的学业。今年,柯尊红考取了县二中,学费、生活费成了难题,她有意外出打工。吕祥华得知后,联系到县二中每年为其减免1000元费用,另一处爱心助学基金也表示每年资助她2000元生活费。
“他人好,心地好,他像保姆一样把娃子们照顾得好!娃子放在他班上,我们做家长的放心!”白鸡垭村民用最质朴的话语称赞吕祥华。
二十多年来,有几次调离偏远学校的机会,但都被吕祥华放弃了。他说,他要像父亲一样,甘愿做一支深山红烛,在三尺讲台上燃尽生命。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