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磊
《今日竹溪》8月23日讯:市委、市政府授予我县“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建设大旗,这既是统筹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构建“一核多支点”发展格局的重大决策;更是立足竹溪县情实际和资源禀赋,凸现比较优势,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竹溪财政,只有紧紧围绕“民生财政、绿色财政、绩效财政、活力财政和规范财政”建设,勇担使命、凝聚共识,用绿色发展助推跨越赶超,才能在“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建设大潮中,推动竹溪在绿色发展中崛起。
一、围绕民生财政,提高人们幸福指数
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和省级特困县,是典型吃“财政饭”的山区小县,致使在民生建设方面历史欠账较多,特别是在农村住房、医疗服务、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群众的呼声和要求还比较强烈。悠悠万事,民生为重。今后,我们要紧紧围绕民生财政,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失地农民生产生活保障机制,加大财力投入,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率。进一步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加快实施廉租房、公租房、城市棚户区改造建设步伐,切实解决困难群体的安居问题。
二、围绕绿色财政,支持推动绿色发展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财政有限的资金来撬动社会资本,大力扶持水电、茶叶、烟叶、魔芋、核桃、油茶、中药材等绿色经济快速发展;不断拓展投融资平台,支持工业园区以绿色食品加工业为主的绿色加工企业,鼓励以贡米、贡茶为核心的现代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开发茶食品、茶多酚等下游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培植壮大地方财源,做大做强地方财政收入蛋糕。另一方面要紧紧围绕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省级商贸流通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等61亿元竞争性分配资金机制,研究对策,制定措施,多中选好,好种选优,建立一批绿色申报项目库,确保更多的绿色生态项目争取到位,为绿色崛起提供项目资金支持。
三、围绕绩效财政,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花钱问效,无效问责”是财政资金使用的必然趋势。近年来,随着县级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和中央财政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加大,县级财政支出规模日益扩大,对县级财政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以来,中央、省、市、县各级财政把绩效财政提到重要议事日程,要求各级树立“讲绩效、重绩效”理念。我县目前已在这方面有探索性研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部门预算等纳入绩效范围,当务之急是探索建立评价项目数据库,完善评价指标库,形成一套与部门预算相结合、多方面应用的评价结果应用机制。通过“点上突破,以点带面,面上推进、逐步深入”思路,采取“四先四后”的办法,即“先易后难、先粗后细、先民生后行政、先专项资金后公共资金”,将绩效评价与部门预算充分结合起来,把评价结果作为编制和安排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使绩效评价更具可操作性。
四、围绕活力财政,创造财政发展新优势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重要内容提出,为我们建设“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的动力。从全县范围来看,今后最有发展潜力和优势的是绿色发展。我们要充分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深入打造活力财政建设,加快绿色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财政总收入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完成54145万元,年均递增14.8%。
五、围绕规范财政,夯实财政管理基础
一是要建立健全财政内审机制。按时对离任所长、预算会计、统管会计、农经会计、机关股室业务经办人员业务审计力度,确保财政干部财政资金“双安全”。二是要严格实行岗位责任追究。做到依法理财,勤政为民,营造“不愿为、不能为、不敢为”的职务犯罪预防环境。三是要加强政治思想法制教育。四是要构筑全方位预防腐败网。在日常工作中,时时查找思想道德、岗位职责、制度机制等三类腐败风险点,通过自己找、领导提、群众帮、集中评、组织审的办法,把风险点找准找全,做到防微杜渐。在推进国库集中收付过程中,全面建立起预警高效、反馈迅速、纠偏及时、控制有力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减少财政管理中的人为因素和自由裁量权。(作者单位:竹溪县财政局)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