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关街改造“阳光征迁”侧记
8月6日,笔者从西关街改造工程前线指挥部了解到,自5月份西关街改造工程正式启动以来,现已签约1400多户,搬家600多户,8月底可完成全部签约和搬家任务,9月底以前可正式启动工程建设。征迁改造的快速推进,源于阳光征迁、公开操作的结果。
补偿方案反复修改百余次
“西关街改造不能让群众吃亏,西关街改造房屋征收和补偿方案我们反复修改了100多次,尽最大可能体现民意。”西关街改造指挥部副指挥长吴立新告诉笔者。
2011年8月,竹溪县西关街改造工程指挥部成立,来自城关镇、房管局等部门的10多名工作人员,舍小家为大家,整日奔波于改造片区,入户摸底、起草安置补偿方案、制订片区规划,一项项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
为尽快制订出群众满意的征收补偿政策,指挥部工作人员克服人手少、指挥部成立之初办公条件简陋等困难,扑下身子迅速投入工作。一方面组织人员到襄阳、重庆等周边县市学习先进经验;另一方面组织工作人员现场摸底、入户听民意,反复征求群众意见,尽可能多地掌握第一手资料。在征收补偿政策的制订上,由房管局牵头成立专门的补偿方案起草班子,由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人员执笔撰写,有时候为了一句话、一个词都要反复推敲。
“方案初稿完成后,我们先将其下发到西关街改造工程指挥成员单位征求意见,然后再发给全体征迁居民征求建议,保证了补偿方案的公平公正!”吴立新介绍。
吸纳群众建议千余条
征收补偿方案好不好,群众说了算。2012年11月8日,指挥部将安置补偿方案初稿下发到征迁居民手中,广泛征求建议。短短几天功夫,就收到反馈建议1300多条。
“这里面有很多合理化的建议,我们都充实到补偿方案里了,并通过媒体向全体居民通报了修改情况。”县房管局长朱传明介绍。
在这些建议里,有的居民希望过渡安置期间生活便利,指挥部就配套改善安置地点设施,尽量减少征迁对群众生活的影响。有的居民希望房屋阁楼纳入补偿范围,有的居民认为空场面积(如天井、公共走道等)应给予补偿,对于居民的各类诉求,指挥部分门别类进行梳理排队,逐一回复解释。
“对西关街居民的征迁安置补偿,只要有政策法规依据,我们都尽量给予考虑,补偿标准比以往和其他同类县市高。”西关街改造工程指挥部副指挥长冯诗贵如是说。
实物认定信息全公开
5月中旬,西关街改造有关认定工作开始。为了保证认定的公正性,西关街改造工程指挥部制定了详细的认定细则,全部下发到居民手中。
在认定核查阶段,指挥部要求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认定细则进行操作,坚决杜绝人情认定和关系认定,确保认定结果的公平、公正;对于门面房的认定严格按照《西关街门面房认定细则》中规定的条件和标准进行认定,确保认定准确性。此外,指挥部还安排专人入户宣传各种政策法规,宣传我县相关补偿政策,解答征迁居民的疑问。
认定实行“谁丈量、谁签名、谁负责”制度,参与丈量的业务人员、社区责任人、包保工作队长共同签字负责,同时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征迁户代表作为廉政监督员全程监督。
认定结束后,指挥部对认定结果逐一核实,村民确认无误后,全部张榜公示,大到门、壁灯、家具,小到马桶、洗衣池、毛竹……
“只要我们把工作做细、做实,把各项政策置于阳光之下操作,群众一定会支持西关街改造的。”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西关街改造工程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师利龙满怀信心地说。(指挥部宣传组)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