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坚强少年,带着爷爷奶奶去上学

时间:2013-08-14 10:57:30      字体:  打印  播放
俊李思忠付延峰
“老师,您好!”89日,在竹溪县一中校园,刘培君站在笔者面前,主动伸出双手和笔者握手。从容的脚步、绽放的笑容,让人很难想象这个阳光男孩是一个孤儿。
三年多来,刘培君不但要上学读书,还要照顾爷爷奶奶的生活。17岁的花季少年,本该享受五彩斑斓的生活,可他却过早地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承担起生活的重担。

厄运降临小男孩成为孤儿
刘培君老家在竹溪县水坪镇,父母结婚后,搬迁到城关镇居住。在刘培君的幼年记忆里,父亲刘勇和母亲柏元英经常吵架、砸家具、打架。终因感情不和,婚姻走到了尽头,2002年,父母办理了离婚手续,刚刚5岁的刘培君由父亲抚养。
离婚后,父亲刘勇常年四处打工,刘培君就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虽然缺失了母爱,但有父亲和爷爷奶奶的呵护,刘培君也感到很幸福。刘勇肯吃苦,干活能下力气,家里有固定的经济来源,一家人吃喝有保障。
2009年的一天,刘勇忙完活,在回家的路上突然犯病,卧在路边不能动弹。闻讯而来的家人急忙把他送到医院,医生诊断为“急性脑溢血”,经过抢救,刘勇还是离开了人世。那年,12岁的刘培君成了孤儿。

“二代”同堂坚强男孩撑起家
艰难的环境,塑造了刘培君坚强的性格。2011年中考成绩揭晓,他取得了超出省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17分的好成绩。按他的成绩,完全可以到十堰市一中、郧阳一中等重点高中就读,可面对一贫如洗的家庭,他选择了竹溪一中。
为了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刘培君把家从原来居住的地方搬到了县一中所在地,在学校大门外租了一间民房,年逾七旬的爷爷奶奶和他住在一起。在这间不足30平方米的房子里,靠墙处摆放着两张床,临窗的地方放着一张书桌,中间用布帘子隔开,余下的地方就是厨房、餐厅和客厅。
父亲去世后,家里失去了经济来源,民政部门每个月发放的300元低保救助金成为爷孙三人的主要生活来源。家里的亲戚经常给他们送米、油、菜等生活必需品。考虑到他家的实际困难,学校为他申请到了由十堰虹桥建材商城提供的每月300元的助学金。
为节省生活开支,同时也能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刘培君每天完成学业后都要回家为老人做饭。今年3月,爷爷因病住院,奶奶要在医院照顾爷爷,刘培君每天坚持把饭菜做好,然后步行5公里,把饭菜送到医院。他的脚磨出了血泡,走路一瘸一拐的,奶奶心痛地抱着他说:“明天你别送饭了。”刘培君笑着回答:“没事的,这点小伤不算什么,要节省点钱给爷爷治病啊!”

勤奋好学少年立志回报社会
“这是个勤奋好学、坚强善良的孩子。”刘培君的班主任刘宗波如是评价他。去年,快放寒假了,刘培君的学费一直没着落,刘老师就组织班上学生为他捐了1000多元钱。班长把这笔钱送到刘培君面前,可他说什么也不肯收。最后,刘宗波发了火,刘培君才勉强收下这笔钱交了学费。
刘培君刚入校的时候,成绩在全年级排80多名,去年到了前30名,今年每次月考,他都能排在前20名。“学习成绩一直稳中有升,家庭的变故对他的学习视乎没有多大的影响。”刘宗波告诉笔者。
不久前,刘宗波向学校爱心社提出申请,为刘培君争取到每月100元的爱心助学金。为父亲办理丧事和为爷爷治病,刘培君现在还欠着6千多元的债务。想想今后上学的开支,刘宗波为他感到担忧。
谈及未来,刘培君说,他最大的理想就是能当一名演员,有机会一定要把自己的亲身经历搬上荧幕,让更多的人来关心孤儿,关心教育事业,传递社会正能量。他表示,一定要更加勤奋地学习,将来用所学知识回报社会。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