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蒋家堰村党支部:夯实组织建设 创新管理模式

时间:2013-08-12 15:27:52      字体:  打印  播放

“建党92周年.走进基层党组织”系列报道之十:

——蒋家堰镇蒋家堰村党支部争创先进基层组织建设纪略

溪组宣

《今日竹溪》8月12日: 蒋家堰村位于蒋家堰镇集镇所在地,305省穿村而过,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626户2462人,党员58人。多年来,该村狠抓组织建设,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又好又快发展。2012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521.5万元,人均纯收入7187元。
抓住核心健强组织推进村民自治
以支部建设为核心,推进村民自治。村党支部是农村全部工作的战斗堡垒,是加强全村社会管理的核心力量。为选强配优支部书记,镇党委政府启用原镇退休干部担任村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其农村工作经验丰富、领导组织能力强的“领头雁”作用。同时成立了村资产管理委员会、民主理财小组、纪检监督小组,加强了村团委、妇联、调解委员会和村民小组等,为村民自治奠定了基础。
以阵地建设为堡垒,实现“五务合一”。按照强化党务、规范村务、优化服务、拓展商务、协调事务“五务合一”要求和“十二个一”的标准,该村抓住帮建单位“结对共建”机遇,并结合项目资源等,新建了标准化村级办公活动场所和群众休闲健身娱乐广场,完善了配套设施建设,拓展了服务空间,增强了服务功能,使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成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
以强化措施为抓手,不断加强村级组织管理。建立和完善了党员代表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村民理财小组等,坚持议事组织参与村级重大事务的决策,使村务工作更加公开、透明,特别是在财务管理上,由群众对村集体财务进行检查,并张榜公布,接受监督。
突出重点创新模式抓好社会管理
抓好村级社会管理队伍建设。采取村党支部集体领导、村委会牵头、各机构具体负责和群众参与的管理模式,以村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建设为重点,合理安排村组干部、村后备干部和业务骨干参加的社会管理工作,维护全村社会和谐稳定。
推进社会管理机制建设。集中村民意愿,进一步健全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坚持按制度管人、按规章理事,大力施行“五议三公开”的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规范民主理财、“三资”管理等各项工作制度,实现了各项工作有人抓、责任有人担、关口有人把,有效规范社会管理。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力度。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以“党员联户”为基础,开展了“学法、守法、用法”活动。村组干部、党员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入户宣传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法律法规,加快社会和谐进程。
突出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治安管理责任制,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及时化解;配合公安部门做好户籍管理,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配合司法部门,加强对等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落实对“三无”人员等重点对象的帮教,实现了所有矫正对象无一例漏管、脱管,无一例重新违法犯罪,维护了全村社会稳定。
围绕中心加快发展构建和谐新村
发挥“露水集”作用,加快产业转型。“露水集”是客商云集之地,也是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全镇17个镇直单位、1000多家大小商铺等都分布在该村。在村党支部的科学指导下,开发利用村级优势资源,促成了房地产在全镇异军突起,目前已开发楼盘50多处,使全村的整体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基本实现了亮化、美化、净化格局。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村党支部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群众大会,讨论并出台了行之有效的《蒋家堰村集镇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彻底扭转百年“露水集”的脏、乱、差、挤的不良局面,树立了良好的对外窗口形象。通过“一事一议”和向上争取政策扶持等方式,先后完善了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抓精神文明建设,树立社会主义村风民风。以“村风文明”为目标,以文艺宣传队建设为切入点,以“唱红歌、读经典”活动为契机,组建了政策法规宣传队、红歌合唱团、秧歌舞蹈队等4支宣传队伍,用身边的先进典型教育和引导群众。同时发挥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和群众娱乐文化广场的功能,协同文化站组织群众跳起了广场舞,既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使围桌打麻将、玩扑克等不良风气得到有效遏制。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