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同心共建美丽西关”征文选登:西关韵.流民魂

时间:2013-08-02 08:02:13      字体:  打印  播放

甘霖

《今日竹溪》8月2日讯:西关街东连荆楚、西指秦川、南临溪河、北倚五峰,在莽莽崇山峻岭之中,似乎显得太不起眼,也微不足道。然而,就是这条衰败破旧的街道,曾以一种海纳百川的气概,将竹溪与半个中国紧紧相连。
500年前,因灾害与战乱,百万流民涌入荆襄。静谧的竹溪,以其肥沃的土壤、富饶的物产,给苦觅活路的人们送去了新生的希望。1476年(明成化十二年),竹溪置县时,流民达11.3万余人,新编9社中流民占8社。竹溪以仁厚的胸怀,接纳了四方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的来客,开启了一方山水的新纪元,同时也孕育了西关街。在流民安身立命之时,西关街逐渐成为人们心灵的家园。
在众多的竹溪人眼里,它就好像一块墨玉,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美。它静静地依偎在款款东去的竹溪河畔,近可览五凤飞云,遥可观画屏烟雨。其屋舍相勾连,呈现出鳞次栉比的壮观;商铺肩并肩,显示着接踵而列的气派。还有那镂空雕琢的窗棂,那翘首昂扬的飞檐……每一幅画面,似乎都含着某种神秘的表达。轻轻抚摸风餐露宿的古墙,静静体味质朴醇厚的气息,细细搜索披荆斩棘的印迹,不免会让人陷入深深的思索。突然间,你的脑海里,那空空如也的街面,竟然挤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他们或提着篮,或挑着筐,或背着山货,往来穿梭于各个门店之间,用四处八道的土音、和颜悦色的神情,洗尽拓荒者满身的酸楚与艰辛。
风雨飘零500年,曾经商旅匆匆的古道,经不住岁月的侵蚀,无奈地看着蜘蛛漫天吐丝,任由它网罗一个个痛心的叹息。就连那铺就流民梦想的青石板,也在岁月的蹉跎中,完全沦为书里的记忆。曾经声名鹊起的会馆,在悄无声息中慢慢地坍圮,残墙上的狗尾草,频频对着长天招摇,茕茕孑立的身姿,映照于空旷的院落,在青砖黑瓦上投下一片凄凉。曾经寄予乡愁的土音,在生命的轮回中渐渐隐去,南腔北调的对话,已成西关上空的绝响,一切来自先祖的印象,最终蜷缩于泛黄的家谱之中。
今天,西关街在古老的记忆中,迎来了棚户区改造工程。相信,有着流民生存繁衍的栖息地、流民发展变迁的活化石、流民坚韧不拔的纪念碑之称的西关街,必将焕发出新的荣光。
(作者单位:竹溪县“学创”办)


点击查看征文启事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