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一次较“真”的培训

时间:2013-08-01 16:53:16      字体:  打印  播放
——2013年暑假赴省培训有感
十堰市竹溪县天宝乡中心学校 黄开夫
这已经是第二次踏入华中科技大学美丽的校园了。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来到华中科技大学的那种惊喜:2005年酷夏,从鄂西北千里迢迢、风尘仆仆奔赴省城培训,与疲惫不堪、酷热难耐形成鲜明地对比的是华中科技大学浓密的树荫、浓厚的文化氛围、四通八达的道路、热情周到的服务,还有授课老师丰富的学识、幽默地谈吐,让我感受到惊喜不断,收获颇丰。那次参加的是首届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中心小学校长培训”,时隔8年之后,又一次来到了华中科技大学,这次参加的是“中学教学副校长培训”。再次进入华科大培训,感受到的不再只是惊喜,还有真切的感动、真实的感悟。这是一次非常“较真”的培训,有学校、班主任、辅导员对培训学员的“真”服务,有教师、班委会对班级的“真”管理,更有内容全面、切合实际的“真”培训。
一、令人感动的“真”服务
我们乘坐的长途卧铺车712号晚上十点多才抵达华中科技大学,在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下,学校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仍然坚守在没有空调的报道岗位上。而在此之前,从我们于竹溪出发上车开始,培训学校的有关人员就一直与我们保持着密切地联系:现在到哪儿了?路上怎么样?估计什么时候能到达?这些亲切关怀的话语让我们在颠簸奔波和高温酷暑中感受到了如沐浴春风般的清凉;到达报道地点,工作人员挥汗如雨地忙着为我们登记注册、发放卡证、叮嘱交代;手续完毕,走出韵苑体育馆,校车早已等候在那里,把我们送到宿舍;进入宿舍,刚刚安装完毕的空调让我们倍感凉爽,事先早已铺放好的褥子、凉席让我们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培训期间,班主任、辅导员常常来到教室、寝室嘘寒问暖,有什么要求马上向校方反映,有什么困难及时能够得到解决。特别是我们经常挂在脖子上的学员证上写有班主任、辅导员的电话,让我们感觉到她们时刻和我们在一起,有一种异乡的安全感和亲切感。
二、让人惊叹“真”管理
漫步在熟悉而又陌生的校园里,我经常在想:这么大的一所学校,怎么就能如此井然有序、高效运转呢?我没有机会去接触这所国际一流的大学的领导层,去聆听、学习他们的管理经验,但从我们培训班级的一些细节,足可以管中窥豹,来揭秘其管理之精细。这次培训人员众多、来自全省各地,一个班近百人,怎么来有效管理呢?他们采取的是四级管理:培训部门管理班主任,班主任管理班委会,班委会管理领队,领队管理各县市的学员,这样逐层管理、分层负责,确保了培训期间众多学员学习、生活的顺利实施。同时这次培训管理是动“真格”的:每天至少两次考勤,班主任、辅导员随班活动,辅导员每晚到寝室查看学员就寝情况,这样也使我们班自始至终无中途辍训、无违纪现象,无意外事故发生。
三、催人上进的“真”培训
参加过很多培训,真正让我记忆深刻的不多。同样是在华中科技大学培训,同样是“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培训,这次培训较之以前有很多的创新:不再只让专家、教授来讲一些高深、枯燥的教育理论,而是广罗全省各地、各学校的专家、学者、校长、教研人员来讲一些实实在在的内容,既让人感到亲切,又通俗易懂,贴近全省各地、各校实际,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价值和可操作性,感觉就是发生在自己学校,自己身边的事例,效果自然非同一般。这些站在课改前沿、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学校校长们的讲述,让是我们感受至深、受益匪浅。如十堰市外国语学校的檀耀兵校长,讲述的内容是依法治校,却用自己丰富的阅历和实践,与我们分享了许多做校长的酸甜苦辣,娓娓道来,催人奋进;宜昌市第十一中学校长华容,深刻分析了中国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许多切合实际的观点,语言平实,事例充实……
培训已经结束,我将借这次培训的东风,把这次取得的“真经”,运用到以后的工作中,力争“用做真教育的行动影响未来”(荆门市北门中学刘基华校长培训时所说)。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