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征文:绿意尽染汉江源 争创崛起富天宝

时间:2013-07-26 08:25:04      字体:  打印  播放

付青英

《今日竹溪》7月26日讯:绿色发展不仅是竹溪未来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制高点。南山地区作为全县重要的生态屏障和产业基地,如何在加快崛起中兼顾环境承载能力,实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和肩负的历史责任。自全县三干会召开以来,天宝乡经过前期的实践和摸索,认真学习和借鉴各兄弟乡镇的先进经验,正在走出一条体现南山地区特色的绿色崛起之路。
千篇一“绿”话崛起
建设“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是竹溪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天宝乡而言,面临着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先天发展不足等客观因素:城镇化水平低,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版图面积大,交通基础缺失,直接导致经济发展落后于北部乡镇。主导产业效益低、发展慢。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造成产业性价低,农民致富慢。绿色理念未深入人心,理论还没有转化为实践。
但是,作为竹溪南山地区中心乡,良好的植被和极高的森林覆盖率使天宝乡在生态、林业、区位等诸多方面具备了发展优势,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天然的地形地势,也为天宝乡的绿色崛起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可以说,绿色发展的道路是一条适合天宝乡发展的道路。
集镇翻新改造有条不紊。本月19日,市、县两级部门专家审议了天宝乡集镇规划,认同了天宝 “南山中心集镇”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大大推动了天宝的城乡一体化建设。道路交通规划底气十足。按湖北省网规划,S229界向路和S318化泉路被提升为省道,两条省道呈十字型在全乡境内纵贯横穿,为推动绿色崛起提供了有力支撑。生态产业发展积基树本。从魔芋、茶叶到烟叶、畜牧,天宝乡产业均为结合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生态化农业,为实现绿色发展筑牢了根基。民生设施建设正在推进。通村公路新修和硬化,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教学楼、教师周转房、卫生院等的维修重建,村委会新建和改造,便民服务大厅的建成等,大大改善了天宝乡民生环境。
五“绿”齐吟谱虹桥
近年来,天宝乡结合实际,制定了“打造南山中心镇、共创幸福新天宝”的总体规划,旨在南山地区新建一个中心集镇。县三干会召开以来,经过乡、村两级干部多次讨论,全乡确立了建设“绿色崛起示范乡镇”为目标,以“打造南山中心镇、共创幸福新天宝”为宗旨,以集镇为中心、以交通为纽带、以产业为支撑、以民生为标尺、以文化为底蕴,打造综合“产业特色、中心物流、生态示范、幸福宜居、人文底蕴”等多项优势的新天宝,积极为竹溪建设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作出贡献。
坚持生态立乡,构筑宜居“绿谷”。党的十八大工作报告中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全乡上下将适应新形势,顺应新要求,以生态立乡为前提,依托新集镇建设,统筹做好“绿色崛起”长远规划,抓好植树造林,推进节能减排,巩固环境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严格保山护水,力求显山露水,善于借山用水,打造竹溪生态大乡,“绿色”新镇。
凸显区位优势,建设农特“绿途”。省级公路为天宝乡的发展带来百年一遇的良机。以天宝乡为圆心打造南山地区的物流集散地和农特产品加工销售中转站,将能辐射带动包括新洲、兵营、汇湾、泉溪、丰溪、桃源等多个乡镇的建设和发展,而天宝的绿色农特产品资源更能提供丰富的货源,盘活南山片区的农特产品市场,切实推动南山片区的发展。
加速经济转型,彰显产业“绿标”。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以农产品“绿色标识”为目标,实施种植业的“万亩格局”计划和畜牧业“双十”工程,即建设万亩有机茶园、万亩魔芋示范区、万亩生漆产业林、万亩优质核桃示范基地,新增10户以上养殖大户和10个专业养殖合作社,实现绿色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同时,抓好林业经济,推进生漆、核桃为主的林业产品精深加工,走“以林养水、以水养电、以电兴工、以工强乡”的循环生态经济发展之路。
改善基础设施,营造便民“绿荫”。 对蔡坝、龙滩、葛洞口等集镇的道路、供水、供电、卫生、教育等主要基础设施进行完善,科学规划部署,以“村美、民富、风正”为目标,打造经济富裕、生态优美、民风和谐的美丽新乡村。
转变思想观念,丰富精神“绿食”。在全乡范围内大力宣传绿色理念。同时充分利用教育平台,从小培养绿色环保理念,并依托“十星级党员”创建工作,切实转变作风,为“绿色崛起”大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天宝乡将以大突破转变思想观念,以大气魄推进绿色发展,以大手笔培植生态建设,全面推进“绿色崛起示范乡镇”创建工作。(作者单位: 天宝乡党委)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