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辉樊辉
《今日竹溪》7月22日讯:在全县三级干部会上,市委、市政府授予竹溪建设“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的大旗,并明确竹溪建设“绿色产业引领区”。如何把汇湾打造成竹溪生态产业“绿色崛起”的重要支点,是汇湾乡党委政府的深切思考,也是县委、县政府对汇湾发展的殷切期望。为此,汇湾乡快速行动,明确提出“兴建全省茶叶强乡、凸显竹溪中部崛起”总体目标,积极争当“绿色崛起排头兵”,打绿色牌,走绿色路,建生态产业基地,强绿色崛起支点。
一、绿色崛起,汇湾优势明显,多点助力成支点
茶叶产业一品独大。一是“梅子贡”传说历史悠久。从横向看,在全县茶叶乡镇中,唯有汇湾茶叶拥有悠久的历史传说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梅子贡”根在汇湾,长在汇湾,为汇湾茶叶产业发展、生态产业基地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从纵向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消费理念的转变,现在,人们更注重茶的品质和意蕴,而汇湾茶叶独特的历史渊源必能激发人们探究、投资和消费的兴趣,从而推动茶叶基地建设。二是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汇湾茶园大多建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高山、次高山,海拔高度适宜,空气湿度大,茶园常年云雾缭绕,茶叶朝夕饱受雾露滋润,生长良好,芽叶肥壮。三是茶叶发展形势持续良好。目前,全乡茶叶基地总面积达4.2万亩,茶叶专业村9个,示范村5个,专业合作社5个,高标准茶叶加工车间10个。今年全乡累计生产春茶13万公斤,实现产值6000余万元,仅此一项人平增收500元。
生态养殖业潜力无穷。汇湾属生态养殖业发展潜力巨大。一是生态养殖业处于从传统农户散养向规模化养殖过渡转型阶段,散养户数逐渐减少,养殖大户、养殖企业和合作社逐年增加。到2012年底,全乡共培植生猪养殖厂52个、羊榻22个、规模鸡榻50个、规模养牛18家。二是生态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比重持续上升。全乡共出栏猪23000头、牛3300头、羊3000只,出笼家禽80000只,畜牧业产值287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5%。三是养殖品种由单一向多样化发展,开阔平整的白沙电站库区、狭长水深的白果坪电站库区为发展水产养殖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生态旅游业一线串珠。一是生态旅游亮点明显。汇湾境内拥有“二十四汇望娘滩神奇传说”、历史悠久的梅子贡茶园、因一竹双生得名的双竹园、高山险峻的古岩洞、风光无限的大兴寨堡—曾家寨、“小三峡”之称的白果坪电站库区、“小汉川”之称的长滩库区等丰富而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旅游亮点明显,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先天条件。二是提出了“漂流汇湾河、一品生态贡”发展口号,确立了“双竹园-曾家寨-汇湾河二十四汇-古岩洞-古贡茶园-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园”旅游轴线,形成一线串珠的精品旅游圈。
其他绿色产业厚积薄发。按照“一主六大”农业产业发展方针,其他绿色产业正蓄力筑基,后发优势明显。目前,全乡共发展黄姜面积3550亩,烤烟面积1000亩,核桃基地面积6500亩,以中低山为主发展板栗面积3万亩,木瓜面积8000亩,全乡生态产业基地建设蓬勃发展。
二、绿色崛起,汇湾基础明显,多点发力成支点
绿色资源丰富。丰富的绿色资源是汇湾打造“绿色崛起”支点的重要前提。全乡山场中茅草面积36余万亩,森林面积19.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5%,植被覆盖率达83%。全乡生态林、景观林、经济林建设“三林并重”,治草治荒持续推进。
绿色产业成形。健全的产业体系是汇湾打造“绿色崛起”支点的核心。汇湾是全县名副其实的“贡茶之乡”、“水电之乡”,是全县绿色农特产品大乡。全乡以茶叶为支柱的“一主六大”农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梅子贡和竹溪贡两大茶叶龙头企业先后在汇湾落地生根,建基地,建茶园,建生产车间,建专业合作社,带动辐射全乡9个茶叶专业村,近8000余人。建成白果坪、周家垸等大小电站7座,多元化绿色产业项目得到综合发展。
绿色政策叠加。叠加的绿色发展政策是汇湾打造“绿色崛起”支点的保障。当前,建设“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已在全县上下形成强大气场,产业建设、生态建设等各项政策接踵而至。“兴界”路改线、“汇两”路新建、“兵天”路改线以及通组达院路优化,为汇湾“支点”建设构筑了便捷的绿色通道。
三、绿色崛起,汇湾行动明显,多点给力成支点
在“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旗帜的指引下,以地、山、水、路绿化为抓手,大力实施“造氧”、“灭荒”、“顺气”、“壮骨”四大工程,深入推进“5555”(5个5000)计划,全力打造独具汇湾特色和富有茶文化底蕴的“绿色滨水新镇”,积极争当全县“绿色崛起排头兵”。
实施“造氧”工程。按照“5222”发展思路,大力实施“造氧”工程,每年新增绿色耕地面积5000亩,新建2个茶叶专业村,新建示范茶园2000亩,改造老茶园2000亩,从而形成独具汇湾特色的绿色生态格局。一是把茶叶产业基地建设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按照“抓基地、树品牌、拓旅游”的思路,大力建设环线贡茶文化产业带、梅子垭古贡茶园休闲观光旅游园。二是把茶叶产业基地建设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在条件适宜的贫困村和实施产业扶贫项目的村,采取以茶叶为主导产业,通过扶贫资金补贴支持贫困农民建立茶园,实施“整村推进”和产业扶贫。三是把茶叶产业基地建设与荒山造林结合起来,在宜茶区域,实行荒山造林和茶园新建同步。
实施“灭荒”工程。以新一轮退耕还林等政策机遇为契机,在全乡现有的宜林荒山、采伐迹地、疏残林地等区域,大力实施“灭荒”工程,每年绿化荒山5000亩。
实施“顺气”工程。大力实施“顺气”工程,持续开展河堤绿化,每年绿化河堤5000米,划定生态保护控制带。细化科学合理的绿化方案,因地制宜的选择合适树种,并强化河堤绿化管理,探索“林水结合”模式,实行林权改制。
实施“壮骨”工程。以维修通村公路、兴修断头路和通组公路为契机,全力实施“以全乡主干公路为骨架,以通组达院路为脉络,以组团连片绿化为重点,以田间林网建设为辅助”的“壮骨”工程,每年绿化公路5000米。
绿色产业、生态基础、发展思路,汇湾“支点”建设资源丰富,行动有力。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汇湾有信心、有潜质、有能力取得绿色崛起生态产业支点的良好效果,为汇湾“中部崛起”凝神聚气,蓄力筑基,为“绿色崛起示范县”建设添砖加瓦,积极作为。(作者单位:汇湾乡党委、政府)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