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县创卫工作纪略

竹溪滨河广场
《今日竹溪》7月22日讯: 每一座城市都有她梦想的家园,每一座城市都有她幸福的坐标。
竹溪,中国的自然国心。是“中国魔芋之乡”和“黄姜之乡”,是著名的贡茶、贡米、贡木基地,是全国500个资源富县之一。
夏日,穿行于鄂西北边陲这个秀美的溪城,欣赏着这里的旖旎风光,在如诗如画的山水人情中,但见一张张笑脸尽显和善与安祥。
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竹溪县委、县政府想通过创建省级卫生县城达到“园林般的城市与五峰山同翠,四季均能绿意沁人;奔流的竹溪河与天空同样纯净,白云与碧水常相伴;条条马路与街道靓丽整洁,漫步城中处处风景怡人。”的目标,让溪城人民在一个优美的环境中安居乐业,享受健康快乐的人生。
围绕这一目标,全县各级各部门按照“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标准,广泛宣传、深化教育,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健全制度、网格管理,统筹兼顾、城乡联动,全县形成了县城容貌改观、环境管理有序、城市品位提升、发展环境优化、居民素质提高、管理机制健全的新局面,县城也正在逐步成为生态之城、能源之城、人文之城、宜居之城。

县领导实地调研创卫工作
组织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
县委、县政府坚持“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治理、社会监督、分类指导”的工作方针,建立了强有力的爱国卫生组织体系。
——完善爱卫组织机构。调整充实了由县长任主任,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主任的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乡镇、部门、单位也都建立了爱国卫生工作机构,全县从事爱国卫生工作的专、兼职人员已达500余名。
——研究制定爱卫工作规划。制定了《竹溪县爱国卫生工作十二五规划》,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指挥部,印发了《竹溪县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实施方案》等文件、规章和制度,将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目标任务量化分解,并与单位签订创省卫目标任务责任书。
——实施工作目标责任管理。县委、县政府把创卫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管理,与各级领导政绩考核、年度考核挂钩,对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建立了创卫竞争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在电视台、电台、《今日竹溪》、竹溪新闻网等媒体设立曝光台,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办法公布检查评比结果,并对履责不佳的责任部门主要领导实施问责。
卫生督查促规范
社会氛围营造掀起新高潮
形式多样的创卫宣传活动蓬勃开展。在县城区设置公益广告标牌、灯箱1000余处;先后组织“爱我家园”万人签名,“同住竹溪城,共爱我的家”等群众性文娱活动10余次;组织党政机关干部万人义务清洁城市活动100余次,组织街头“小手拉大手,红领巾文明卫生志愿监督员”“市容市貌包保员”10000余人次。点面结合,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县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做到了“教员、课时、教材、教案、效果评价”五落实,实现了“健康教育从娃娃抓起”。发挥全县各医疗机构都制定落实了健康教育计划,行业健康教育有序开展。同时,充分利用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村卫生室,加强对干部职工和群众的健康知识教育,认真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免费发送《居民健康素养66条》《健康处方》等读本20万余册,印发各种健康知识宣传资料30余万份。在县城大街小巷设立健康教育专栏130 块、健康知识橱窗90处。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全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75%以上。
食品安全检查
市政基础建设迈出新步伐
实施净化工程,县城卫生基础设施完善。实施了谷竹高速、襄关公路绕城线、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橡皮坝工程建设及竹溪河整治等重大项目。完成了广场公园、鄂陕大道、工业园区东西主干道、幸福路、环城路、幸福西路、环广场公园道路等一大批城镇建设项目。西关街改造项目正式启动。先后对东门街、大巷子、小巷子、武衙门等背街小巷实施道路硬化、街面亮化工程建设,并对旧城区6条主要街道人行道全面进行改造,城区背街小巷基本实现“无泥化”标准。新改建公厕8座、垃圾中转站3处、农贸市场1个正在实施;大中小型垃圾运输车22台、垃圾桶540个,垃圾收集大箱16个,新增果皮箱、垃圾桶各500个,垃圾收集大箱60个,垃圾清运率达100%,实现日产日清。在去年启动节能环保电动公交车后,今年又开通了4条公交车专线,交通秩序得到改善。开展了市容市貌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推行县直单位分片包段责任制和门前“四包”责任制,齐抓共管机制正在形成,精心组织了灭鼠、灭蟑螂活动,“四害”危害得到控制。
实施绿化工程,县城环境优美。近三年,累计财政投入绿化建设资金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建成规模以上绿化苗木基地6个,年出圃各类苗木达10万株,苗木自给率达85%以上,总占地面积266126平方米,占建成区面积的3.4%,河道防护绿地1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1.2%,绿地率达38.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9.1平方米。
实施光彩工程,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在县城主要街道、路口和公共场所进行灯光装饰,安装流星雨、满天星3000余支;定期检修维护了城区街道照明设施,全年路灯亮灯率达100%。
实施畅通工程,城市道路和地下水系畅通。实施了城区主要街道危旧房改造,网管、绿化、红绿灯、人行道、车辆停放点、公交车候车厅、道路标志标牌等配套设施齐备齐全,城市道路状况得到彻底改观。
规范停车秩序
城市管理水平得到新提高
今年以来,全县重点开展了十项建设(即城区拓展工程、小产权房治理工程、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市容环境整治工程、建筑工地达标工程、交通秩序整治工程、渣土运输整治工程、园林绿化提升工程、文明素养养成工程、体制机制创新工程)、十大整治(即环境卫生、市容市貌、违章建筑拆除、“六小门店”和街头摊点、宅小区物业、“野广告”和户外广告、渣土和砂石料、交通秩序、竹溪河道、环境污染)。印发了《竹溪县“门前四包”管理办法》《竹溪县垃圾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发布了有关创卫、环境保护、强化城市管理的通(公)告14个,高标准建设了人员、工作、措施三落实的立体管理网络。建立了60名专职执法人员组成的综合执法队,组建140余人组成市容市貌“红袖头”包保员队伍。
安装灭鼠毒饵站
公共卫生质量跃升新水平
加强公共场所、食品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加强对旅店、美容店、浴池、网吧等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确保生活饮用水安全卫生,各供水点水源水质、出厂水水质全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坚持经常性检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认真做好食品卫生监督工作;加大对个体饮食流动摊点的监督管理力度,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和监督覆盖率达100%,查出“五病”人员调离率达100%。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县政府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医院门诊日志项目齐全,传染病报告率达到100%;预防接种落到了实处,实现了“一人一针一管”,“四苗”及新生儿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达到98%。
实行专业队伍与群众参与相结合,除“四害”工作成效显著,老鼠、蟑螂基本实现“双灭”。县爱卫办制定了除“四害”规划和年度计划,组建疾控中心消杀灭服务队活跃在各个单位和社区;在城区建立灭鼠毒饵站9119个,实施科学除害、全面消杀坚持每年春夏秋三季在县城各单位社区实施药物消杀,把“四害”密度牢牢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先后对公园广场、竹溪河和幸福社区等排水排污系统进行了集中修建治理,将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了今天的风景观光带。
一座城市的美丽,首先体现于她的外表,或具体到外表的某一点,某一线。“脏乱的街道变得规范整洁,街道两旁多了绿树环绕,许多大道上增添了不少花草,与绿叶相互映衬,竹溪的环境正在悄然变化。”漫步于溪城,聆听着市民的诉说,置身于整洁美丽的环境中,笔者被创建所取得的成效感动,感受着宜居溪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美丽与神韵。
策划:县“四创办”
撰稿:梁恩友柏元军
摄影:颜义众汤文娟

在“共建文明城、清洁我家园”画轴上签名

信息公示栏变脸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