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新闻网竹溪电 (刘钦)近日,在位于竹溪县新洲乡观音堂村长势喜人的油菜示范基地里,笔者看到,数十名农民正在忙着收割油菜,“今年我种植的50亩油菜获得了大丰收,预计亩产250市斤,亩纯收入可达750元。”该村五组村民张光海兴高采烈地告诉笔者。
近年来,该乡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工作重点,创新发展思路,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黄姜、核桃、茶叶、油菜、药材等特色种植作物在该乡落地生花,在该乡潭口河、新发、鲁滩坝、鲁溪沟、紫金洞、南花、张家坝等村发展核桃基地10500余亩;不断加大对现有茶园的管护改造力度,以私人承包和村集体经营等形式,打造2.1万亩生态茶园;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该乡杨家湾、观音堂、孟家渠、凡停等村发展黄姜种植5000余亩……特色农产品种植业激活了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发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逐步成为该乡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技术培训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该乡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对种植户进行种植技能培训,在种植期间,组织技术人员到村,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户进行现场指导,为农户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定期邀请县农技专家到村授课讲学,聘请种植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技术员、老种植户为农户进行手把手的技术指导服务,乡农技站每年组织技术培训班不少于30期次。今年年初以来,全乡累计组织各类技术培训班26期,印发资料3000余份,培训人员3720余人次,累计邀请有关专家授课4期次,聘请异地技术员6人次。
服务网络为产品销售“保驾护航”
该乡高度关注农特产品销售情况,在农户闯市场进行特色种植产品销售过程中,乡政府积极提供各种必要的产品销售服务。通过农情信息、网络平台等媒介及时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不断加大与周边市场销售商的广泛联系,向他们提供各种特色农产品生产销售情况,构建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农业市场营销网络。建立“企业+农户”的订单式营销模式,规避市场风险,为产品销路添加“双保险”,出台各种奖励与扶持措施,鼓励农户积极参与特色农产品种植,在全乡19个村培植了本地种植大户300余户。
合作组织为开拓市场备足后劲
依托各村种植基地,积极培育创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依法合理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形成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的条件,加大对民间资本、技术等要素吸引投入,在鲁溪沟、凡停、双龙等村投入150余万元建设农特产品优高基地,促进农特产业规模经营。通过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辐射和带动效应,改变以往分散的单户经营方式,将不同主体的资金、土地、技术、劳力等生产要素整合为一体,农户“集结”进入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实现集群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来源:湖北新闻网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