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溪宣 记者胡雪丽
实施旧城改造、推进城市经营系列报道之五:
《今日竹溪》7月19日讯:盛夏时节,在西关街条条巷道,有一支支顶着烈日工作的征迁包保队,他们忠于使命、乐于奉献,用扎实的作风破解征迁改造难题。
提起旧城改造,群众想的最多的是值不值,担心最多的是会不会吃亏。怎样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当好政策宣传员成了包保工作队的第一要务。
灰德义是西关街征迁户,他对征迁改造有很多不理解,县纪委包保队员小罗就把征迁政策宣传手册里的内容逐字逐句解释给他听。一次不行,就来多次,每次路过灰德义家,小罗都会进去跟他聊聊征迁的事,最终说服了他。“西关街改造工程是县委、县政府下大力气改善我们生活环境的大好事,我们都应该支持。”这位八旬老人脸上的灿烂笑容和话语,流露出对包保队工作的肯定和认可。
入户调查是征迁工作的第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对西关街改造工程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但在入户调查、宣讲政策过程中,包保队会面临各种难题,这就需要包保队员转变工作作风,调整方式方法,积极主动解难题。
农行竹溪支行包保队负责的一户征迁户迁居到了十堰,只有几间房屋留在西关街。包保队员多次打电话联系这一征迁户,请他回来处理征迁问题,对方一直以工作忙为由不予配合。为了不耽误征迁进度,农行竹溪支行行长带队到十堰寻找这位户主,上门宣传政策,最终这位征迁户签订了征迁协议。
在征迁过程中,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县委组织部包保队帮金辉父母搬家,县农办包保队员王琼、蔡雷甘当征迁户的服务员,县住建局包保队为征迁户金真荣争取补偿金……
征迁改造工作都说难,但是包保工作队员说,政府制定的政策是刚性的,那么工作方法就要柔性一点,只要有真情服务群众、有真心温暖百姓,征迁改造就会得到更多群众的支持和配合,所以才创造出第一户率先搬家的杜修丽、全家同心搬新家的沈显明、舍“穷窝”换“新家”的灰德义、相互理解办大事的丁勇等“西关征迁先锋”典型。
人性化征迁、和谐征迁、阳光征迁,这是我县确定的工作目标。在所有参与征迁工作的党员干部共同努力下,这一目标正逐步实现。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