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同心共建美丽西关”征文选登:西关街,浴火重生的凤凰

时间:2013-07-17 08:05:33      字体:  打印  播放

孟正圣

《今日竹溪》7月17日讯:我是鄂西北秦楚边陲重镇,扼鄂渝陕之咽喉,北枕五峰,南倚溪水。
黄州人、湖南人、江西人、河南人……
他们像涓涓细流,带着不同的乡音,不同的文化和背景,汇集于斯,碰撞、冲荡,或低回或高亢。
在苍莽的五峰山下,在奔腾激荡的竹溪河畔,你们硬是把蜿蜒崎岖,窄长深邃的青石巷孕育成一种图腾,升腾在秦巴山脉,古庸的朝晖夕阴之中。
于是,黄州馆、湖南馆、江西馆、河南馆……错落在仄仄逼逼的街道两旁,撑起一片片瓦蓝色的天空。
经明及清,几百年乡风浸染,龙王庙、关帝庙、火神庙、财神庙、西寺庙、甘露寺等众多寺庙,西屏门城楼、五峰书院、永兴桥、望川桥等人文景观建筑,在这里交汇铺陈,寺庙林立、馆舍相望。青砖黛瓦,火墙花楼,飞檐画角,随处可见。寻常百姓,大小门户,天井院落,更增添了西关街幽深与厚重。
于是有人说:我是一条老街。
有人说:我是清明上河图。
其实,我是一截血管,贴近心脏的血管。
六百年是一册历史的长卷。惊回首,元末明初,避祸谋生的移民来到莽莽深山,在西关城墙之外,在城乡毗邻的结合部,一面摆摊设点,一面寻觅耕植。无意间,却播种着工商业的萌芽。到明代中后期,这棵幼苗,渐成参天大树。明末清初,又一次移民的潮水,向鄂西北涌来,而我也达到了兴隆鼎盛时期。
那时河水汤汤,竹筏、木船浩浩荡荡,从竹溪河唱着欢歌,裹挟着堵河的奔腾与激荡,融入古老的三千里汉江,在汉口与长江汇合。把竹溪的生漆、皮革、茶叶、木材、桐油,还有大宁河的盐巴,运往荆楚大地。又将武汉三镇、荆襄之地的日用百货,运回西关,销往鄂渝陕的三省结合部的地区。
曾记否,一根根汗水淋漓的纤绳,一颗颗古铜色脊梁上闪耀的太阳。
曾记否,乡间山野,操着异乡口音,摇着拨浪鼓的货郎,在走村串乡。
曾记否,商贾云集,曾是三省百货集散地。
西关街的瑰丽与辉煌,早已定格在馆舍林立,商贾云集的黑白水墨之中。南大桥通车,西关桥竣工,城市以316国道为轴心,铺天盖地,迅猛发展。(作者单位:竹溪县实验中学)


点击查看征文启事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