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忠
《今日竹溪》7月17日讯:作为十堰市“一核多支点”战略中的重要支点,我县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建设大旗。在全县三干会上,明确提出了培育绿色生态工业集群,以发展清洁能源、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新型建材四大产业集群为重点,发展生态工业经济、绿色工业经济、循环工业经济、低碳工业经济成为我县发展新型工业经济的必由之路。发展绿色生态工业,加快绿色崛起的步伐,将成为绿色崛起重要经济支撑。
一、四大产业概括起来就是“六有”:
有资源。竹溪作为全国资源富县之一,水、有色金属、煤、板石、山野菜、药材等资源十分丰富。现有茶叶、魔芋、中药材、桑蚕、黄姜、贡米特色板块基地60万亩。
有企业。全县目前有3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其中,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年销售收入达20亿元,现有茶食品、茶微粉、黄姜皂素、魔芋食品、中药饮片等深加工产品,即将开发或投产的深加工产品还有茶多酚、蚕蛹蛋白提取物、蚕丝被、丝织品等。
有品牌。全县有14个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11家企业通过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龙王垭”成为湖北茶叶著名商标,“亲家母”、“顺溪”、“梅子贡”等18个农产品成为湖北省名牌产品。“竹溪贡米”、“龙峰茶”通过国家地理标示产品保护认证。
有市场。部分绿色有机产品畅销全省和周边县市,具有较高的知名度。银松生产的蜂蜜柚子茶出口韩国,顺溪牌豆腐乳畅销欧美和东南亚市场。
有效益。企业经营追求的核心目标是利润,利润是企业经营的血液。近年来,我县工业企业通过扩大规模、创新产品、降低成本等手段,提高经济效益。
有差距。一是工业基础差。工业体系不健全,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经济产品单调,集群化程度不高;二是企业规模小、总量小、档次低、发展慢。
二、我县工业四大产业发展方向
(一)水电产业要向集团式发展。坚持电源建设与电网建设并举,统筹水电发、供、用协调发展。
(二)农产品加工业要作为后续拓展的主攻方向。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县绿色工业的基础,是优势,也是未来。应以市场的眼光、工业的理念、生态的观点指导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以开发绿色食品、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业为切入点,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按照“三品一标”(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要求改造现有60万亩基地,完善“基地+生产+营销”模式,实现“工农对接”良性互动,开发茶叶、魔芋、桑蚕、植物油、腊肉、果品饮料、土豆、玉米、红薯、贡米、豆制品等精深加工产品。
(三)医药化工业要以产业链延伸作为主要目标。按照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要求,逐步将竹溪建成全国最大的甾体类激素药物生产基地。通过突出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条,坚持清洁生产,依托武汉人福、创艺、华驰等骨干企业,从黄姜为原材料的皂素、双烯、沃氏氧化物等初级产品向中高级产品发展。依托中药材资源,建立中药材加工销售经营体系。
(四)矿产建材产业要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主要措施。积极保护、有序开发、有效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加大科技创新,开发节能环保产品。淘汰落后产能,对不符合绿色工业要求的小化工、小建材、小水电、小煤矿、小板石等五小企业坚决关停,同时要收缩战线,提升质量;降低水分,提高效率,走循环绿色发展的路子。
三、推动工业四大产业发展的建议措施
(一)高起点调整工业规划。要发展绿色工业,必须首先研究产业规划、产业布局和产业定位问题。工业发展规划必须做到四个转变:要从追求速度转变为循环可持续经济;从高耗污染转变为绿色环保经济;从小而全转变为精深特的竞争经济;从追求总量转变为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根据产业定位和布局实行科学的功能分区,合理进行企业布点,有效促进企业聚集发展,实现资源共享或互补。根据我县实际,要做精做深农产品加工工业园、做特做优金铜岭科技工业园、做大做强人福科技工业园、做专做细魔芋产业园、做实做好凯迪生物科技园。
(二)高要求建设产业基地。支持土地流转,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鼓励采取租赁经营、反租倒包、股份合作等方式,加快土地资源整合,使土地向产业大户、龙头企业集中,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与集约利用,推动绿色农产品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按照“生产工厂化、模式循环化、土地集约化、投入集中化、产品标准化、机制合作化”的发展思路,全力推进优质贡米、小杂粮、林果、蔬菜、桑蚕、药材等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申报并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绿色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有机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创建一批全省知名品牌,促进绿色农产品销售网络化,使竹溪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三)高标准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要在全县上下形成重抓工业,狠抓投入的良好氛围。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建设标准化、专业化工业园区、建立创业孵化平台,推动一批项目落户竹溪。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好坏程度影响到园区的形象和招商引资的效果,一定要把它放在改善投资环境“第一要务”的高度来抓落实。一是每年县财政应预算3000-5000万元用于园区建设;二是遵循园区规划布局,超前完善工业园区给排水、电力、道路、消防、通信等基础设施;三是坚持以城市建设的理念,加强科技实验中心、产业研发中心、物流业、文体设施、金融网点、工人廉租房、公交站点等配套功能建设,有效解决企业高管和专业技术人才的生活起居问题,全面提升园区开发档次和服务水平。
(四)高效率实施政策支持。按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通知》,完善县领导、部门领导联系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制度,建立对部门服务企业的年度评议考核制度,督促各部门不断改善对工业企业的服务。
创最优政策环境。提高为企业服务水平,及时帮企业解忧,努力打造成为周边县市中环节最少、程序最简、办理最快、费用最低、审批最快的服务性政府。(作者单位:竹溪县经济和信息化局)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