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交通运输攻坚突破年”系列报道之四

时间:2013-07-12 09:06:18      字体:  打印  播放
编者按:2013年是实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开局年和全省“交通运输攻坚突破年”,我县计划全年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推进重点项目实施。为力争计划圆满实现,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县交通运输局与县委机关杂志社联合,在《今日竹溪》开设“交通运输攻坚突破年”栏目进行跟踪系列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合力铺就幸福道
——我县加快建设扶贫公路综述
通讯员杨波张波
“十二五”以来,我县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抢前争先抓落实,公路建设项目总投资5亿多元,完成绕城一级公路路基14.67公里,新建二级公路路基60余公里、路面31.5公里,三级公路72公里,渡改桥4座,通村公路320公里,全县扶贫公路发展取得了项目建设的呼声明显高于以前、项目建设的环境明显优于以前、项目建设的步伐明显快于以前的优异成绩。
抢抓机遇新思路舞动大手笔
“十二五”,国家对公路交通的发展思路进行重大调整,加大了公路建设的投入力度,同时出台了“谁积极支持谁、谁不积极调剂谁”的规定和要求。一石激起千层浪,我县在公路项目竞争异常激烈的形势下,精规划,跑项目,争计划,筹资金,抓发展,切实为全县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先行支撑。
全面调动全社会办交通的积极性。随着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公路不通、招商落空,公路不畅、致富无望”得到了竹溪人的共识,社会各界“大办交通、办大交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实现了部门办交通向社会合力办交通的转变。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十二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决定》,成立了县长为指挥长的交通建设指挥部,相继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对路网建设工程一路绿灯放行,可收可不收的费用坚决不收,可高可低的收费标准一律降低,能简化的办事程序尽量简化。项目前期各大要件由各单位负责包干到底。
采取多元化的筹资措施。加快公路项目建设,最需要解决的是资金问题,特别是在“十一五”欠账未了、“十二五”无资金计划的情况下,不能没有钱不办事、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要办多少事找多少钱。县政府动员一切力量,想尽一切办法,一是整合国烟、扶贫、库区、移民、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等资金,统筹用于交通项目建设;二是每年从各部门争取的各类资金中,捆绑调节3000万元用于交通项目建设;三是政府对交通项目建设建安营业税先征后返用于交通项目建设上,交通项目用地中土地、林业等费收地方留存部分全部返还到交通项目建设上;四是利用现有交通资产进行土地功能转换,利用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带动部分土地开发建设,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沿线主要节点、重要区域和周边的土地实施适量储备,通过土地储备收益筹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五是对在建或拟建的交通基础设施重点项目,以合资、合作和BTBOT等方式,积极引导社会各方资本参与建设和经营。两年来,县政府累计投入资金3.2亿元用于交通项目建设,其中投入绕城一级公路建设达2亿多元,其他交通项目共配套资金7000万元,特别是在2011年底和2012年底在省二级路资金没到位的情况下调度5000万元用于支付农民工工资。
与时俱进新举措推进大突破
两年来,我县扶贫项目建设发展迅速,规模空前,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做到项目与时代同步,只有开拓创新,才能做到项目与发展同行。
抓项目争取,在增强后劲中大突破。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谋发展、抓项目就是聚财源、抓项目就是增后劲”的理念,始终把争项目、争资金作为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牢牢抓在手上。一是把握政策方向,积极申报项目。紧盯省、市常规项目和临时性项目计划安排,结合县情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申报。二是扎实做好基础工作,开工项目抓紧施工,建成项目做好收尾,让上级放心;申报项目做到科学规划,前期扎实,资料详实,争取把更多的交通大项目挤入国家、省、市建设总盘子,争取上级最大限度的政策支持,并取得了明显成效:绕城一级公路项目为全市“十二五”期间得以批复的第一条一级公路;抢抓秦巴山区交通扶贫开发规划,襄关公路、兴界公路以及单独列入双桥3公里隧道等项目纳入了扶贫规划;抢抓国省干线调整机遇,公路升等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其中2条省道纳入了升等为国道的规划笼子,6条县乡道纳入了升等为省道和二级公路改造的规划笼子;水向公路、长龙公路、双汇公路、汇两公路、龙双公路等一批项目正式纳入“十二五”二级公路改造规划笼子,特别是全长206公里的水向公路是全市里程最长、投资额最大的二级公路项目。
抓重点工程,在项目建设中大突破。项目建设是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载体。两年来,我县以谷竹高速公路建设、国省干线改造升级以及乡村道路硬化等项目为重点,积极组织,强化监督,着力把每一个项目建成优质工程、亮点工程、廉洁工程、利民工程。一是抓项目实施,努力“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交通运输工作的重头戏,不断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按照保进度、保质量、保安全、保廉洁,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套推进措施、一抓到底的“四保五个一”的推进机制,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挖掘一切可以挖掘的潜力,确保各项重点工程顺利实施和全面完成。二是抓质量监督,全心“管”。质量是公路项目的生命,更是交通行业的生命。始终坚持以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加强质量监督,强化过程监控,全面提升项目工程管理水平,把公路项目建成“放心工程”、“精品工程”。由于组织得力,措施得当,全县交通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谷竹高速、绕城一级公路建设圆了竹溪人多年的梦想;水向公路小兵段、兵天段及炸鱼河至桃源段建设如火如荼,两年新建二级路达到60余公里;汇两路、大标路、龙界路等一批县乡道超计划完成;兴界公路洞宾段、鲍竹公路竹溪段公路大修全面完成;两年新建村级公路320公里,通村公路突破2200公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全面启动;高速客运站和物流信息中心项目前期工作紧张进行。
闻鸡起舞新跨越实现大发展
近年来,我县公路项目的成功实施,创造了竹溪县交通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公路交通跨越式发展的重大突破显示了强劲的经济效应,拉动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
带动了GDP增长。按照国家统一方式测算,我县前二年路网项目建设8亿多元投资可带动社会总产出40亿元,创造GDP20亿元,直接拉动了我县建材、运输、服务、金融、就业等相关产出,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带动了招商引资。快捷便利的公路网络,改善了投资环境,为沿途人民群众发展二、三产业带来了无限商机,我县也因此成为外地客商投资兴业的“风水宝地”,西部控股、生物能源、人福药业、金龙集团等大集团纷纷到我县兴办实业,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带动了旅游业。新建改造的公路网络,能直达偏头山和十八里长峡两大旅游景区,新修的环库路极大的提升了库区游的开发空间,促进了旅游资源的开发。
带动了工农产品外销。提档升级的公路网络,拉近了我县工农业产品与大城市、大市场的距离,降低了企业大量原料运进、产品运出的运输成本;依托路网建立的魔芋基地、茶叶基地、特色农产品基地不断发展壮大。
带动了道路客运。干线路网日趋标准、农村路网日渐通畅,使城乡时空距离缩短,对外交流往来的空间扩大了,全县道路客运随着305省道沿线公交的开通和“禁麻”工作的启动,呈现出一派“人便于行、货流其畅”的繁华景象。
交通运输实现“双过半”
今年上半年,全县交通运输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62%,超额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基本目标。其中,绕城一级公路完成投资1.1亿元,其它交通项目建设投资完成2亿元。
今年来,全县交通运输部门面对建设任务繁重、资金严重不足、债务压力巨大等严峻形势,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化压力为动力,变困难为机遇,紧盯目标赶进度,真抓务实谋发展,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打好“十二五”后三年交通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截至6月底,绕城一级公路正在铺设路面底层水泥混凝土稳定砂。“水向路”新洲至兵营段路面(除桥头接线部分)已基本完成,桥梁正在进行上部结构施工,下部结构基本完工;兵营至天宝段路基工程完成90%,桥梁配套工程都在进行桥梁下部结构施工。龙背湾电站库区水向公路复建工程路基基本完工,桥梁正在进行下部结构施工。“汇两路”路基基本完工,目前正在桥梁施工。“龙界路”完成路面8公里。通村水泥路完成路基202公里,路面完成97公里。(张波)
公路局确保油路修补质量
近日,县公路管理局抓住气温升高的有利时机,精心组织职工开展夏季油路修补劳动竞赛活动,通过严把“四个关口”,确保管辖路段内出现的路面病害得到及时处治,努力为过往车辆和行人提供安全畅通的道路通行条件。
严把修补前期准备关。在病害处治前,组织技术人员开展病害调查并登记建档,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修补方案,对修补质量提出明确要求,努力达到“零返修率”的目标。
严把施工工序衔接关。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和施工工艺要求作业,从原材料、划线切割、清理、刷油、摊铺碾压、油料温度、平整度、压实度等多方面严格控制,做到每个环节、每道工序都严格把关,在注重内在质量的同时,也有效兼顾修补的外观质量,有效杜绝“前修后坏、修补不规则”现象的发生,确保“修补一处、成功一处”,。
严把监督验收关。加大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力度,严格落实绩效考核制,健全完善油路修补档案。对于因油石比不合格、施工工艺不规范、责任心不强造成质量隐患或增加成本的现象,将对相关责任人给予严厉处罚,确保修补的质量。
严把作业现场管理关。坚持有1名领导和相关技术人员跟班指导作业,确保规范化作业、安全化生产。
截止6月底,该局油路修补工作进展顺利,共完成基层修补2170平方米,下面层修补2060平方米,上面层修补970平方米。 (朱彩兰)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