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城关镇党委:竹溪河畔党旗红

时间:2013-07-12 07:43:19      字体:  打印  播放
“建党92周年.走进基层党组织”系列报道之二:
——城关镇党委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纪实
城关镇党委
《今日竹溪》7月12日讯:多年来,城关镇党委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加强镇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加强领导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
多年来,该镇党委始终把党建工作作为重点和总抓手,当作首要的政治任务和一项系统工程来实施。建立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为具体责任人,支部书记为主要责任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镇党委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党委会议,听取党建工作汇报,研究部署各项工作,同时不定期到各村、社区党支部检查指导。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先后制定和完善了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等各项制度。实行党委班子成员分工负责的责任体系,任务分解到人、责任落实到人,以制度促实效,确保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责任有人负,工作有人抓。与此同时,建立健全了村干部值班、接访、考评、奖惩和动态监督、责任追究管理机制。
突出核心不断强化领导班子建设
抓龙头,加强党委班子建设。一是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坚持镇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突出抓好科学发展观、十八大重要思想的学习,抓好中央和省市县委重大决策的学习,提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整体素质,增强驾驭全局工作的能力。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在重大工作部署、经济发展项目、大项开支、干部任免以及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始终坚持集体讨论、民主决策,确保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三是加强作风建设。建立班子成员联系点、包村包片制度,将工作开展到村组农户家中,将问题解决在田间地头。
夯基础,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一是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先后调整了14个村的党支部班子成员,进一步优化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年龄、文化结构,增强了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截止目前,已累计选配29名年轻后备干部到各支部,其中女干部5人,致富带头人9人。二是加强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镇党委坚持每年举办两次农民党员培训班,培训内容紧密结合城关实际涵盖政策理论、农村实用技术以及信访、土地等知识,增强党员的干部综合素质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三是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从农村优秀知识青年、退伍军人、致富能手中挑苗子,加以培养锻炼,适时选拔进村级班子。
创新载体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在“双建双带”上下功夫。一是加强技能培训。利用镇党校、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等学习阵地,加强对党员干部、致富能手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和党的基本知识培训。先后聘请了农业技术专业人员讲授农业知识、县委党校老师讲授党的理论知识和相差政策等,目前,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0多期,参加人数达1000多人次。同时依托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这个现代教育方式,定期组织集中收看实用技术电教片。二是建立“双建双带”示范基地。烧田村党员郭长江抓住城市建设机遇,发挥自身特长组建施工队,不仅自己富了,同时还解决了130人就业问题。廖家河村党员左成,根据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带头发展生姜种植,通过尝试“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寻找到了发家致富的路子,带动了当地的部分农民进行大规模种殖。
在“党员承诺”上出成果。落实村(社区)书记述职承诺,对承诺的事项完成情况与干部选拔任用、表彰奖励、工资报酬挂钩,从而激发了干部想事、干事的热情。开展“十星级党员”争创活动,严格按照“公开承诺-党员自评-民主测评-组织评定-结果公示”的程序进行星级评定。从而在全体党员中形成了你追我赶、比学赶帮的良好精神风貌。
在“集体经济”上拓渠道。积极开辟发展集体经济的途径,盘活集体资源,培植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引导水寨、后坝、廖家河等村发展大棚蔬菜,帮助新民村招商引资建豆制品加工厂,协调烧田村“借鸡生蛋”建起了页岩砖厂等,从而拓宽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
相关阅读: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