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德华
《今日竹溪》7月10日讯:多年来,竹溪在保护生态植被、发展林特产业方面举尽全力。通过不懈努力,已建成茶叶、药材等绿色产业基地60万亩,“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多个有规模、上档次的绿色生态林特产业群、自然生态森林公园,并荣获了“中国有机茶之乡”、“中国茶叶之乡”、“中国魔芋之乡”、“全国林业百佳县”、“全国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等多项国字号桂冠。
竹溪的绿色植被覆盖率为82%、森林覆盖率为76.8%,植物总数有3310种,比神龙架还多770种,其中濒临灭绝的珍稀植物就有28种;全县共有1547万立方米活木蓄积量,可制氧2500吨,吸二氧化碳2700吨,是全国500个资源富县之一。可以说是先天条件得天独厚。
竹溪是南水北调水源区之一,又是鄂渝陕三省(市)交界的口子县,位于雄鸡版图的心脏位置,有国务院竖立的界碑标桩为证。
在今年5月21日召开的全县三干会上,市委、市政府将建设“十堰绿色崛起试范县”的大旗授予竹溪。这既是对竹溪的重托与信任,并切合竹溪实际的科学定位,也是市委、市政府着眼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发展生态文化,可以将竹溪的地名文化、历史文化、植物文化等加以整合,将关垭、大石门、习武基、泗水关、鸡心岭等这些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地名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将其与古楚长城、薛刚反唐、文太师坟、一脚踏三省(国心之地)等地名中蕴含的历史故事系统的编辑成册;植物文化在甘启良出版的《植物志》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对这些整合出来的生态文化,再用群众喜闻乐见的不同方式广泛宣传,为拉动生态旅游作好铺垫。
发展生态旅游,沿“襄关线”可以把楚长城、敖家坝生态园、大石门植物园,龙坝水库、鄂坪电站,前进、县河、龙王垭茶场,标湖、偏头山森林公园等串联成一条旅游线路,若往南部山区延伸,可以把文太师坟、泗水关、鸡心岭、十八里长峡等串联起来,再向外横向发展,可以与陕西西安、安康,重庆大小三峡,十堰武当山、神龙架串联起来……其实,只要“谷竹”、“十巫”两条高速一通,竹溪的交通环境一改善,串联起来的这个生态旅游圈就无形中已缩短了很多,关键是要有人组织、有人牵头。
发展生态经济,就是要利用生态旅游发展第三产业,搞农副产品深加工,做大做强茶叶产业,大力发展核桃、板栗、桐籽、中草药、名贵苗圃等经济价值高的花草树木,形成有规模效益的绿色产业园。还可以把职工带薪休假与生态旅游结合起来;把发展农家乐、景区特产、纪念品等与生态旅游合起来,形成有规模效益的绿色产品、绿色企业、绿色产业,实现以绿色取胜、以绿色促发展,真正做活生态经济这篇大文章。
“绿色崛起”,是竹溪人民的梦想,要想圆这个梦想,就得“忌空谈、重实干”,就得守住山头、护住源头。相信,只要全县上下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围绕“绿色”做文章、保住青山要效益,竹溪的青山绿水一定会成为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绿色崛起”,就一定会变为民心所向的现实。(作者单位:竹溪县公路局)
竹溪的绿色植被覆盖率为82%、森林覆盖率为76.8%,植物总数有3310种,比神龙架还多770种,其中濒临灭绝的珍稀植物就有28种;全县共有1547万立方米活木蓄积量,可制氧2500吨,吸二氧化碳2700吨,是全国500个资源富县之一。可以说是先天条件得天独厚。
竹溪是南水北调水源区之一,又是鄂渝陕三省(市)交界的口子县,位于雄鸡版图的心脏位置,有国务院竖立的界碑标桩为证。
在今年5月21日召开的全县三干会上,市委、市政府将建设“十堰绿色崛起试范县”的大旗授予竹溪。这既是对竹溪的重托与信任,并切合竹溪实际的科学定位,也是市委、市政府着眼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发展生态文化,可以将竹溪的地名文化、历史文化、植物文化等加以整合,将关垭、大石门、习武基、泗水关、鸡心岭等这些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地名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将其与古楚长城、薛刚反唐、文太师坟、一脚踏三省(国心之地)等地名中蕴含的历史故事系统的编辑成册;植物文化在甘启良出版的《植物志》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对这些整合出来的生态文化,再用群众喜闻乐见的不同方式广泛宣传,为拉动生态旅游作好铺垫。
发展生态旅游,沿“襄关线”可以把楚长城、敖家坝生态园、大石门植物园,龙坝水库、鄂坪电站,前进、县河、龙王垭茶场,标湖、偏头山森林公园等串联成一条旅游线路,若往南部山区延伸,可以把文太师坟、泗水关、鸡心岭、十八里长峡等串联起来,再向外横向发展,可以与陕西西安、安康,重庆大小三峡,十堰武当山、神龙架串联起来……其实,只要“谷竹”、“十巫”两条高速一通,竹溪的交通环境一改善,串联起来的这个生态旅游圈就无形中已缩短了很多,关键是要有人组织、有人牵头。
发展生态经济,就是要利用生态旅游发展第三产业,搞农副产品深加工,做大做强茶叶产业,大力发展核桃、板栗、桐籽、中草药、名贵苗圃等经济价值高的花草树木,形成有规模效益的绿色产业园。还可以把职工带薪休假与生态旅游结合起来;把发展农家乐、景区特产、纪念品等与生态旅游合起来,形成有规模效益的绿色产品、绿色企业、绿色产业,实现以绿色取胜、以绿色促发展,真正做活生态经济这篇大文章。
“绿色崛起”,是竹溪人民的梦想,要想圆这个梦想,就得“忌空谈、重实干”,就得守住山头、护住源头。相信,只要全县上下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围绕“绿色”做文章、保住青山要效益,竹溪的青山绿水一定会成为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绿色崛起”,就一定会变为民心所向的现实。(作者单位:竹溪县公路局)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