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竹溪县畜牧兽医局局长郭承平
记者秋实通讯员刘俊
《今日竹溪》7月10日讯:在全县三干会上,市委、市政府授予竹溪“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发展大旗,全县上下为之精神振奋,激情满怀,迸发出建设“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的强大活力。作为畜牧兽医部门,如何结合实际工作和职能职责,在绿色崛起中进一步发挥职能引领作用?为此,记者近日采访了县畜牧兽医局局长郭承平。
记者:郭局长,建设“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 县畜牧兽医局怎样科学规划布局和发展定位?
郭承平:按照“稳步发展生猪,突破发展牛羊,大力发展家禽,鼓励发展特种养殖”的思路,加快推进“南边牛和羊、北边猪和禽”产业区域发展步伐,着力建设“四大产业板块”。
一是优质生猪产业板块。以兴科、益盛园、莲二塘等龙头企业为核心的100万头生猪产业板块,走“公司+养殖小区+农户”的路子,加快优质瘦肉型基地建设,同时在百里长廊沿线乡镇建立“竹溪黑猪”产业带,建设生态养殖区和庄园式养殖场,使之成为竹溪生猪养殖亮点。
二是优质肉牛产业板块。以楚宏牧业、星诚牧业等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南部高山乡镇为主的15万头肉牛产业板块,大力推广“托牛所”、“肉牛生态园区”、“庄园式牛场”的饲养模式。
三是优质生态鸡产业板块。以绿园、诚信等规模养鸡场为主的500万只生态鸡产业板块,充分利用果园、茶园、河滩地,大力发展土杂鸡养殖,形成地方特色生态鸡。
四是优质肉羊产业板块。以绿之恋、星诚等规模养羊场为依托,以二高山乡镇为主的30万只肉羊产业板块,建设肉羊杂交改良生产区,实施标准化养殖。
到2015年,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75万头,出栏45万头;牛饲养量10万头,出栏4.2万头;山羊饲养量达到16万只,出栏8万只;家禽饲养量350万只,出笼220万只;实现畜牧业产值13.5亿元。到2020年,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100万头,出栏60万头;牛饲养量15万头,出栏7万头;山羊饲养量达到30万只,出栏16万只;家禽饲养量500万只,出笼350万只;实现畜牧业产值20亿元。
记者:县畜牧兽医局在竹溪建设“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进程中,将完善哪些体系?
郭承平:我们将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一是加强地方优良品种资源保护。建立郧巴黄牛、竹溪黑猪、马头山羊、板角山羊、郧阳大鸡、白羽乌鸡、本地土鸡品种资源保护场,划定保护区,开展选育提纯,提高品种质量。二是大力支持建立种畜禽场。通过项目争取、财政扶持、民营资本参与、招商引资等措施,建立猪牛羊禽良种场,确保种源供应。鼓励支持规模养殖户建立种源供应基地,实现自繁自养。三是坚持培育和引种相结合,不断提高良种供应能力。重点推广黑猪和优质肉牛、肉羊、土鸡等适销对路的良种畜禽,增加畜禽良种比重,提高养殖业生产水平。四是支持乡镇牲畜人工授精站、牛羊冻配罐点建设。通过努力,逐步建立和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将构建饲料饲草生产供应体系。一是加大农作物秸秆开发利用力度,推广普及青贮、微贮技术,确保牛羊饲草供应。二是积极引进饲料品牌企业兴办饲料加工厂,完善饲料生产供应体系,保障畜牧业发展需要。三是大力开展人工种草、果园套草、天然草场改良,推广种草养畜技术,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
将完善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加强畜牧兽医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加大对畜牧业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的监管力度,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实行养殖全过程质量监管,规范饲料、饲料添加剂及兽药的使用,加大对“瘦肉精”等违禁药品使用的查处力度,保证上市畜产品的质量。严格执行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推行屠宰加工企业分级管理制度,坚决关闭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要求的屠宰场(点),严厉打击制售病害肉等不法行为。进一步加大饲料、兽药监管力度,执行市场准入制,强化市场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行为,严厉打击生产、销售、添加和使用违禁药品的违法行为,严格饲料、兽药生产、销售、使用环节的监督检查,饲料销售环节实行备案管理,兽药销售环节全面实行GSP达标管理。
记者:畜牧兽医局在实施绿色生态养殖标准化生产方面,有哪些措施?
郭承平:我们的主要措施措施是:
充分考虑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和自然灾害等因素,规划建设与村民生活区分离、与种植区协调的养殖小区,努力做到规模养殖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规模养殖与龙头企业发展相结合、规模养殖与沼气工程相结合,严格执行污染防治“三同时”制度。按照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原则,大力推行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的生产模式,加强沼气池、沼液配送、滴灌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构建种养平衡、农牧互动、生态循环、环境友好的产业发展体系。坚持种养结合、综合开发,加快探索田园净化型、庭院循环型、园区开发型等循环模式,大力推广“两园一塘(养殖家园、生态果园和生态鱼塘)”配套,把畜牧业的沼液、沼渣开发利用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结合起来。
加强畜牧科技推广和培训工作。坚持科技创新提速、科技推广提效、科技培训提质的原则,围绕畜牧业生产急需畜禽品种改良、疫病防治、粗饲料开发利用和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等健康养殖技术,加强科研攻关,加快成果转化,提高科学养殖水平,实现提质增效。制定培训计划,加大对养殖场(户)的培训力度,把各类专业培训与龙头企业的产业技术培训结合起来,鼓励和支持畜牧龙头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尽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加快畜牧业信息化建设。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快全县畜禽分布定位、疫病防控应急指挥、技术推广服务、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电子政务等应用系统平台建设。开展畜牧业信息化示范,鼓励龙头加工企业、大型规模养殖场(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畜禽选育、环境监控、饲料投喂、远程诊断等生产过程及经营管理、信息服务进行数字化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建立和完善生猪等畜禽生产监测预警体系,及时收集、分析和发布畜产品市场信息,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
积极发展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加强畜产品市场建设,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畜产品市场体系,着力提升畜禽及其产品营销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市场调控能力的畜产品交易市场和连锁超市。发挥区域优势,科学规划,支持改造建设集市场、物流、检验、信息于一体的特色畜产品集散中心,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