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工作简报 第42期

时间:2013-07-05 10:06:18      字体:  打印  播放
201374
农历527
星期二
竹溪县西关街改造工程指挥部办公室
指挥部开展西关街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
鉴于西关街人口密集、道路狭窄、交通不畅、房屋破旧、水源不足、用电线路老化、消防设施匮乏,且我县近日来持续高温天气,居民用气、用电量急剧增加,极易引发大面积火灾的实际情况,西关街改造工程指挥部组织县消防大队、城关派出所等职能部门成立检查组,深入西关街棚户区开展消防安全专项大检查。
检查组每到一个住户,工作人员都深入居民厨房、卧室、客厅等场所认真检查电器线路、煤气设备等生产生活设施,对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地方都及时指出,并督促其立即整改。同时,在排查过程中加强了对居民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居民的防火安全意识,让居民自觉参与到消防安全工作当中,形成县消防和公安民警、社区干部、西关街居民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通过此次西关街棚户区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极大地减少了西关街棚户区的消防安全隐患,增强了西关街棚户区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有力地保障西关街棚户区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指挥部宣传组)
我县“四项机制”保障西关街改造
西关街改造工程是我县城区建设史上最大的工程项目,预计总投资近28亿元,区域内农民、居民、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错综交织,致使工程推进难度很大。针对此,县委、县政府积极探索构建“四项机制”,努力为西关街改造提供综合强力保障,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一是建立健全了领导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常务副县长任常务副指挥长、各职能部门参与的改造工程指挥部,运行中依托城关镇和房管局为主体增设前线指挥部,从相关部门抽调专人从事西关街改造工作,并明确了工作职责,制定了时间节点。二是建立健全了部门包保机制。西关街改造实行县直单位“五包”责任制度,即包宣传发动、包签订协议、包搬迁安置、包回迁安置、包社会稳定,对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和强化。三是建立健全了考核奖惩机制。年底时,由县委、县政府对承担改造任务的建设单位和包保单位进行专项考核,对按时完成任务考核优异的单位和主要负责人实行表彰奖励,对完不成任务考核排名滞后的单位和主要负责人实行责任追究,以形成部门抓西关街改造的合力。四是建立健全了日常督查机制。由县指挥部和前线指挥部负责工作进度督办和工作队驻村工作考勤,及时向县委、县政府通报反馈。指挥部督查组采取现场督查、文件督查、电话督查、通报督查等多种形式,加大对西关街改造的督促检查力度,及时通报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指挥部宣传组)
竹溪县实施旧城改造、推进城市经营系列报道之一:
编者按县城是一个县域的“窗口”和“脸面”。竹溪县以竹房城镇带和“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建设为契机,以县城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实施以西关街为主的旧城改造,加强城市建设管理,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居住环境,促进跨越发展。本简报今日起推出《竹溪县实施旧城改造、推进城市经营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科学规划留根脉
盛夏时节,记者在竹溪县西关街采访,一股浓郁的征迁改造氛围扑面而来:沿街挂满了西关街改造宣传标语、到处是居民搬家的热闹场景、招牌上的西关街规划效果图格外显眼、路边公示栏里的信息吸引着大批群众……自今年52日工程启动到6月底,已完成实物锁定1511户,正式签约762户,搬家交房206户,今年9月底以前可正式开工建设。
竹溪西关街位于县城西边,据县志记载,始建于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古街北靠五峰山,南临竹溪河,房屋沿河而建,明清建筑一字排开。街长1910米,是整个鄂西北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一条古街。
明清时期的西关街上古桥城楼鳞次栉比,寺观会馆林立。从县城古西城门进入西关街,依次建有五峰山书院、黄州馆、湖南馆、甘露寺等,是当时竹溪最繁华的集市,“汉剧之母”山二黄就诞生在这里。可见,西关古街是竹溪商业文化、地域文化的滥觞之地。
然而,随着岁月风霜的洗礼,现西关街房屋破乱不堪,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安全隐患突出。近年来,社会各届尤其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要求改造西关街的呼声十分强烈,每年“两会”上关于西关街改造的建议提案不断。事实上,竹溪历届县委、县政府都曾为西关街改造作过不懈努力,但由于多种原因所致,特别是财政困难无力投入的影响,这个夙愿始终没有实现。
2012年,县委、县政府在征求意见、市场调查、细致算账的同时,组派专班到重庆、襄阳、十堰等地学习考察、借鉴经验,然后多轮次、多层次讨论研究,决定启动西关街改造工程。整个工程预算投资28亿元,规划占地面积574亩,建设各类房屋97万平方米,从2013年开始,用3年时间完成改造任务。
对于这一“民心工程”,县委书记余春存、县长余世明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西关改造要保持仿古原貌,传承明清风格,延续文化根脉……”按照这一思路,在西关街改造规划上,竹溪县按照“尊重历史、修旧如旧”原则,在城市中配建龙形水系,东西纵向修建明清一条街,修复湖南会馆、甘露寺、五峰书院等文化景点房屋保留明清风格,由南到北、由矮到高形成梯次,按中高档景区标准打造,实现古典文化与现代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同时配套建设休闲广场、亲水平台等基础设施及农贸市场、教育卫生等服务机构。建成后西关街将被打造成4A级景区,并将偏头山、楚长城等旅游景区有机串联起来,与鼓楼街、东门街、仿古街呼应、补充,成为竹溪县打造旅游县城的重要支撑,从而极大地促进全县旅游产业的发展。
目前,西关街改造整体规划经该县相关会议和知名文化人士多次评审,经规划部门多轮修改完善后报审通过。各小区的详细规划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届时,西关街将成为浓缩地方文化、代表竹溪形象的标志性地区。(指挥部宣传组)
陈道胜:为民服务,再累也值
“今年51岁的陈道胜是我们包保队中年龄最长、腿脚最勤的一名干部,我们跟着他一起工作浑身都是劲儿。”人大办包保队队员杨巧燕高兴地说。
“是啊,平时生活中,老陈是个性格温和、有亲和力的人,他做起工作来,很是细心,我们非常信任他。”包保队员袁波充满感慨地附和道。
今年已经90岁的老人邹建荣,是人大办包保户之一。在得知老人常年患有中风、半身不遂等重病后,陈道胜一有空就带领包保队队员去走访、看望邹建荣老人。因邹建荣老人老眼昏花,看不清政策宣传册上的字,陈道胜就一字一句地边读边解释给他听。在了解到他对征迁改造心存顾虑的时候,陈道胜又多次来到邹建荣老人家里,不厌其烦地为他解释政策,与他推心置腹地交流感情、沟通思想,直到解开他的心结。要签协议了,陈道胜就把印色、笔等用品准备得一应俱全,他生怕因自己工作不细致给邹建荣老人增添麻烦。
虽然只有不到一个月的交往,但在邹建荣老人的心里,陈道胜不是他的儿子却胜似他的儿子。“陈主任做事儿细致入微、体贴人心,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温暖和感谢。”邹建荣老人如是说。
以前住在西关街减振汽厂小院内的周发明是陈道胜的老乡,虽然前几年周发明搬到水坪居住了,但西关街减振汽厂小院内的老房子仍没有卖,所以也是西关街改造工程被征迁户之一。为了让他少跑冤枉路,陈道胜每次都打电话提前预约,且亲自开车来回接送。在周发明眼里,生活中的陈道胜,是待人讲信誉、讲义气的好伙计,在工作上,他是一个勤勤肯肯,从不叫苦喊累的好干部。周发明说:“人的一生,在交朋友上,碰上陈道胜这样的知己,足矣!“
“通常听到领导说有干部‘背着药罐子’坚持工作,大家总觉得有些夸张。其实不然,我们的陈主任就是这样的一名干部。”人大办包保队员吴伟颇为赞叹地说,“陈主任患高血压,一直在吃药。上星期右脚不知什么原因肿了,且一天比一天厉害。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医生劝他在家调养几天,但他闲不住,仍坚持每天走村入户。我们拗不过他,只能尽最大力量做好包保工作,力争让他少跑一些路、少操一份心。”
为民服务,再累也值。”这就是陈道胜朴实的表白。(指挥部宣传组)
:县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指挥长、副指挥长
审 签 :喻泉源 编 辑:田光礼 余志雁
投稿信箱:zhxxgj2013@163.com 联系电话:2732739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