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浅谈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

时间:2013-06-29 22:28:48      字体:  打印  播放
蒋家堰镇中心幼儿园:黄春荣
普天之下的父母都愿子成龙,愿女成凤,可是,一个“愿”字将如何成为现实呢?
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 “君臣”之礼,“尊卑”之礼。我们虽不完全赞成他这种观点,但我们确实赞叹这位远古贤人的远见卓识。人,没有一定的规矩,没有一定的规则那将何其为人?我们不难发现:阳光下的贵族,家中的小皇帝,处处红灯亮起,可是我们痴迷的父母能警醒者又有几人?产生这些现象,又有可能产生种种恶果,原因固然很多,但是思想也不外乎是这几种:一是溺爱,二是认识不足,认为孩子不懂事,有一些错误,甚至过分也可以随他自便;三是教育标准的不同。
现在的家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对家庭来说孩子少,这孩子就尤其显得金贵,因此,对孩子的溺爱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正是由于孩子少,对孩子的教育愈显得重要,如果教育得好,就可以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为国家为人民也为自己造就英才;如果教育不好,那就有可能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甚至危及自己。对于认识不足的长者们,必须知道“小时偷针、大时偷金”、“恶习难改”的道理。凡事都必须从小事做起,对于平常一些微不足道的“过分要求”,违反“常规”的行为,作为孩子的监护人都应该制止和教育引导,使之逐渐向着人生道路发展、前进。
关于教育标准不同的问题,我们主张应具有良好的品德,要具有宽容仁爱的思想,要有尊老爱幼、扶弱助残的行为。抽象地说要具有共产主义的理想和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两千多年前儒家思想的代表孟子认为,人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动物,是因为人有人性,他认为人的人性就是“仁”,“仁”就是“善”,他主张性善论。“人者,仁也;舍之则禽兽也。”我们当中的大多数家长都是很注意培养自己的子女的,同时大多数家长也很注意培养孩子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品德。然而,有不少家长却忽视了这一点。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的长辈经常教育孩子自私自利,教育自家的子女如何在小伙伴中不吃亏等等。总之,灌输的不是与人友善、互助与和睦的思想,而是教育子女如何不受欺负,如何战胜对方的思想。做家长的都有这种思想,子女又如何行善呢?而在这种思想的教育下,往后的天下又岂能太平呢?所以,在谈对幼儿教育的同时,也不可忽略家长的自身教育。**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指出:要教育必先使教育者先受教育。如果我们的家长没有教育良好的品德,那么他教育的子女也很难具有良好的品德。《红楼梦》中的“好了歌”有云“世上都晓神仙好,唯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但愿我们某些痴心的父母们早日警醒,不要重蹈前人的覆辙了。
首先,我们做父母和长辈的,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那就是要教育孩子有远大的理想,有共产主义的理想,要教育孩子行善、忠孝、宽容与勇敢,总之要符合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文明,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其次要从小事做起,从点滴中引导。不能因事小而听之任之。第三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教育子女,不可等到事发之后,才行教育之法,那时悔之晚矣。
荀子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恶习也可能“积土成山”,美德也可能“积水成渊”。孩子具有美德与否,全在长者。只要我们的长者们,在对待自家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时,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加以合理的教育引导,那么我们的明天将是鲜花盛开,前程似锦。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