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兵营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夏晓俊
记者龚世军通讯员毛光明
全县三干会为竹溪未来发展确立了“建设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的宏伟目标。作为竹溪南北交汇的中心,兵营乡是如何在“建设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的大旗下抢先进位谋发展的?为此,记者近日采访了兵营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夏晓俊。
记者:兵营乡在学习贯彻全县三干会精神中有哪些举措?
夏晓俊:今年全县三干会是党的十八大召开后,我县召开的一次规模空前、内涵丰富而又十分重要的会议。为认真学习贯彻全县三干会精神,兵营乡采取三项举措掀起学习贯彻会议精神高潮。一是组织乡村干部反复研读市委书记周霁和县委书记余春存的重要讲话,深刻领会“建设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的内涵和实质,使“绿色崛起”方法、措施和要求在干部中入心入脑,为实施“绿色崛起”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二是围绕“绿色崛起话发展”开展大讨论,结合乡情全面分析兵营乡在“绿色崛起”中的优势与劣势,找准今后的发展定位,明确发展思路,形成思想共识。三是统筹规划特色产业,结合已有的产业基础和未来产业发展定位,从延长产业链、增加产业发展软实力、特色产业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促进特色产业朝着可持续发展方向健康发展。
记者:建设“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兵营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夏晓俊:从现有的基础来看,兵营乡有三大优势和三大劣势。三大优势:一是生态环境良好,全乡森林覆盖率达78%,植被覆盖率达85%,潘口、白沙河两大电站的建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水风光,绿水青山缔造了宜人的居住环境,工业零污染是绿色发展最大的优势。二是区位优势明显,随着省二级公路水(坪)向(坝)公路的逐步建成通车,兵营处于全县1小时经济圈内,是南部生态文化旅游必经“驿站”,也是北部特色产业份额较大的乡镇,兼有生态文化旅游和特色产业发展的双重优势。三是绿色产业基础良好,全乡现有3万亩水面、3万亩茶园、1万亩核桃、1.5万亩药材和100万亩山场,水产养殖、茶叶、核桃、药材、生态养殖等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基础良好,并且均属可再生、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随着人们绿色消费观念的逐步提高,绿色产业蕴藏着无限商机,是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的朝阳产业。三大劣势:一是城镇化程度低,受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全乡除移民迁建后的新集镇基础设施较完善以外,多数地区交通、土地、教育、卫生、饮水等基础设施仍然欠账较大,加上人口居住相对分散,新农村建设难度很大。二是绿色产业发展集约程度不高,全乡虽然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但是,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的匮乏,导致产业的规模、效益、集约化程度不高,发展速度缓慢。三是人口素质不高,传统的发展理念占据多数人的思想,经济转型发展还存在较大阻力。
记者:建设“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兵营如何定位?有哪些发展思路?
夏晓俊:建设“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兵营乡的发展定位是:建设竹溪中部“生态走廊”和“绿色发展示范区”。发展思路是:坚持 “工农对接兴茶,旅游养殖齐抓”,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按照生态城镇化要求,大力实施“一镇四区”建设,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按照农业产业化要求,着力打造“绿色发展示范区”。
记者:建设“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兵营如何扬长避短、奋力赶超?
夏晓俊:一是建设“美丽乡村”,打造“休闲养生驿站”。按照“城乡一体化,生态城镇化,城镇园林化”要求,抢抓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大好机遇,整合土地、扶贫开发、危房改造、扶贫搬迁、生态移民、小流域治理、安全饮水、交通等项目,加快实施“一镇四区”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打造“美丽乡村”,力争到2015年,全乡80%以上人口集中居住在“一镇四区”,真正建成青山绿水、鸟语花香、风景如画、依山傍水、错落有致的 “养生驿站”。二是发展绿色经济,打造“绿色产业示范区”。借全县建设“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的强劲东风,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理念,抓好茶叶、核桃、药材、养殖、农产品加工五大绿色产业发展,让优质放心的 “农字号”绿色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三是擦亮“旅游品牌”,打造“中部旅游名乡”。把生态旅游业作为发展生态经济的新兴富民产业,充分利用银杏古寺、迷魂阵、古寨文化、库区观光等优势旅游资源,大力实施“旅游活乡”战略,通过改善生态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景区、开发旅游资源、挖掘旅游文化、打造旅游品牌,着力发展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旅游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培植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