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攻克“头号难题”

时间:2013-06-05 08:30:51      字体:  打印  播放
——西关街征迁改造工作快速推进解读
记者秋实通讯员田光礼余志雁
1502户,4653人,是迄今为止竹溪乃至十堰最大的棚户区改造工程。记者从西关街改造工程前线指挥部获悉,截至61日,已有284户征迁户签订协议,其中28户征迁户已搬家。自西关街改造转入协议签订阶段后,平均每天有近40户征迁户签订协议。我县是如何破解西关街征迁这道“头号难题”的?快速推进的奥秘是什么?近日,记者深入指挥部和征迁工作一线进行了采访。
上下同心形成征迁合力
全县上下一心,为西关街征迁改造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县委书记余春存在去省委党校学习之前,召集他所联系的县直相关单位包保队召开会议,强调各单位必须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期间多次电话询问工作安排、督办工作进度,学习期间,回到县里第一时间深入西关街片区,就征迁改造工作进行实地调研。县长余世明从武汉学习回来后,迅速召开联系单位负责人会议研究包保工作,紧接着到前线指挥部主持召开西关街改造工程专题会议,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杨福卿、县政协主席尹熙祥、县委副书记李文新、常务副县长师利龙等县领导都时常到联系单位督导,主动深入征迁户家中走访座谈。
县直各单位按照改造工作的总体要求,全力支持配合,迅速做到机构到位、人员到位、方案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并抽调工作经验丰富、政策水平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的干部组成工作队。县法院成立了“涉西关街改造案件专门合议庭”,专职负责处理涉西关街改造案件;县公安局进一步完善了安全保卫工作预案,并增派一名警力到指挥部工作;县司法局明确专人负责为西关街改造工程提供公证等法律服务。
立足民心抓住征迁关键
民心向背是征迁工作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西关街征迁改造工作做到在政策制定上惠及于民、在程序操作上公开于民,从而赢得了居民的理解配合、积极支持。
金辉和爱人带着儿女远在江西九江彭泽做餐饮生意,接到通知后,千里迢迢赶回来,很果断地在协议书上签字,成为西关街改造工程签订房屋征收协议的第一人。城关镇退休干部夏德和老人取消了去十堰女儿家团聚的计划,早早就租好房子搬了家,就为早日完善征迁的相关手续。78岁的吴顺玉,是葛州坝集团退休老职工,退休后与儿女一起住在宜昌。他接到通知后,迅速从宜昌赶回竹溪签订协议,并专门为将来的“新房子”如何使用立下了一份遗嘱。39岁的杜修丽常年在外打工,接到通知后请了10天假,专程从江苏赶回来签订了协议,并以最短时间腾空房子,成为了西关街改造工程率先搬家的第一户。
正是这些“征迁先锋”以实际行动支持西关街改造,他们用大义和奉献精神感召着人们,他们用自己的真心真情凝聚起推进西关街改造的正能量。
转变作风推进征迁提速
县直各工作队、指挥部各工作专班,在西关街改造这场硬仗中切实转变作风、树立新风,以小见大献真情,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县委办包保工作队队长胡伟既是工作队员,也是被征迁户。在宣传政策法规、调查摸底、测丈房屋面积、锁定实物时,他和工作队员总是耐心解释,并站在群众的角度帮他们分析问题,更是拿自己作为一个征迁户的角色来引导群众。县委组织部包保队在副部长万克菲的带领下,想方设法为征迁户服好务。该部负责的包保户金辉在协议签订之后就返回到江西省九江打工去了,搬家只能让其年迈的父母来解决,包保干部就都来帮忙腾房搬家。金辉的父母感激不尽,逢人便夸包保干部好。
作为西关街房屋征迁实施单位的城关镇,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举全镇之力,尽每个人所能,全力服务征迁改造工作。抽调的40余名经验丰富、干事得力的干部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他们不仅在征迁工作上与其他工作队密切配合,还在后勤服务上力求细致入微。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