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灜
溪水岸边,五峰山下,溪城明清样式西关,已历五百余载。
昔日,这里店铺鳞次栉比,货物琳琅满目,遛街打货之人川流不息,叫卖叫买吆喝之声不绝于耳。其物多人兴,繁华盛景数不胜数。
然而,斗转星移,岁月沧桑。如今,高龄的西关已经旧破不堪,改造迫在眉睫。再造西关,今朝,你我他责无旁贷。
一张蓝图,历时三载,数次删改,集各方之智慧,汇民众之意愿,追寻历史根脉,融入现代气息,致力于叫响竹溪最靓丽之名片。现今,付诸实施。
临时抽调人员,划定包保责任,协同整体推进。他们没有拈轻怕重,不计个人名利,活跃在东从火场西至高桥的各个拆迁户家中。
五加二,白加黑。没有人说苦,没有人喊累,没有听到烦言怨语。
他们,在用脚印路;他们,在用嘴宣传;他们,在用手丈量;他们,更是在用心沟通。所有参与的人,头顶烈日,身经风雨。他们,都百分百尽力在做。随身本子上是满满的工作日志,是改造西关永不抹灭的痕迹。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把好事办好,把事实做实,有民意支持,西关旧貌就能换新颜。
没有旁观者,街头巷尾都在议论,所有人都认同了,因为,只要翻开溪城历史,历代对西关的修缮从未间歇过……
西关再次动起来了,动得额纹舒展,动得轻言细语,动得前所未有,切切地动在了拆迁户的心里。他们在期盼着早日返迁,他们在感动着,不久将来入住新居后的种种喜悦。(作者单位:竹溪县安监局)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