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胡雪丽通讯员余志雁)“现年78岁的吴顺玉,是葛州坝集团退休老职工,退休后与儿女一起住在宜昌。他在西关街有一栋祖辈遗留的老房子。在接到西关街改造工程指挥部征迁通知后,他迅速从宜昌赶回竹溪与我们签订协议。”5月29日,移民局包保队员明安荣与其他工作队成员正在谈论着征迁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
听到这里,我们向明安荣仔细询问了吴顺玉老人的有关情况,被他的事迹深深打动。
明安荣告诉我们说:“我们能与吴顺玉老人顺利签订合同,也多亏了他66岁的侄儿吴兴焕。在接到西关街征迁通知后,吴顺玉老人和他的家人都非常高兴。西关街改造是他和老伴儿半辈子的梦。整个西关街不论是房子,还是道路,给人的感觉总是破破乱乱,况且他的房子因年久失修,已经成了危房。虽然不在这里住了,但早就想把房子重新建一下,只因为房子的左右都与邻居共用墙面,重建很不容易。现在,政府出台政策花大力气实施西关街改造,帮助他实现了多年来的梦想,他和老伴儿及儿女会全力支持。这是他老人家对西关街改造的真实想法。”
“考虑到吴顺玉老人的年岁已高,受不了旅途辗转之苦,我们便寻思着用其它的法子来妥善解决这件事情,但没想到,家住竹溪的吴顺玉的侄儿吴兴焕在知晓西关街征迁的消息后,立即安排专人专车到宜昌把吴顺玉老人接回竹溪。”站在旁边的工作队员何跃深有感触地说:“群众的理解、支持是我们开展好征迁工作的坚实基础,像吴顺玉和吴兴焕这样通情达理、积极配合也是我们的幸运。”
在完成房屋测丈、实物锁定、协议签订之后,吴顺玉老人告诉包保队员,西关街改造工程竣工越早,这里的居民就受益越早。虽然他现在与儿女一起住在宜昌,但他在心里会时常挂念竹溪,挂念西关街,挂念生他养他的“家”,更会不断通过《竹溪新闻网》等媒体来关注西关街征迁改造的进程。
明安荣还告诉我们,在吴顺玉老人启程返回宜昌前一天,他专门为“新房子”到时候如何使用立下了一份遗嘱。遗嘱上说,房子建好之后,要留给后孙。遇上谁家里有困难,可以让他无偿居住。如果孙子辈的家庭经济条件都好,就把房子租出去,把收来的租金用来助学、扶贫帮困等,尽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点击进入西关街改造工程专题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