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彩兰
西关,浸在5月酿制的芳菲里。虽记不清到老街走了多少遍,但我最喜欢在傍晚沿河堤大道去西关,品读黄昏中老街的古韵。
老街依山傍水,带着先祖的地气与文脉,收藏着演绎发展为国家非物质保护遗产山二黄剧种的荣耀,彰显尊师重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流淌着“诚信谦恭礼让”的惠风。
穿行在老街,有一种时空错位的感觉,好像看电影中移动的镜头。青石板、古建筑以及屋顶那随风轻舞的杂草,构成一幅静谧的生活画卷。老街,如一本厚重的历史书,记录了它由蛹化蝶的历程,也承载了600多年的繁荣和回忆。
老街的店铺,密集紧凑,店面、作坊、住宅三位一体,保留古代商家“前店后坊”或“前铺后户”的经营格局和特色。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行走着许多匆忙的人群,他们或许和我一样,看到老房子,会对雕刻着古朴图案门窗里的故事感兴趣,或许是怀揣着一份怀旧猎奇,品味古街的内涵与厚重。鳞次栉比的瓦房屋,幽暗泛绿的天井和那雕凿精巧的窗棂,演绎了几百年历史故事。面对街两旁“五重连三四天井”和“三重连四五天井”的宅院,让人产生了无限的遐想。西关悠长五华里,年复一年在古老中活在当下。它默默地感春风之轻灵,观夏花之烂漫,品秋风之静韵,赏冬雪之圣洁。走进老街,如走进一段寂静的时光。斜阳寺院、会馆、书院、翘角飞檐,让人们怀想起一些遥远的往事。豆腐社、理发店、铁匠铺、油坊、字画装裱、百货日杂等店铺酿就了街市的喧闹和繁忙。
岁月的风雨,在老街身上刻下了斑驳的记忆,时代的新风,又吹开了一页崭新的履历。如今老街即将华丽转身,实现百年梦想。在刚刚启动的搬迁改造工程完成后,美丽的蓝图将呈现在世人的面前:一溜儿的沿河仿古明清建筑,一条高楼摩天,博采中西之长,融古今一体,汇人文与艺术一炉,彰显竹溪文化特色的现代版“清明上河图”。届时,古街将揭去历史的尘封,重换生机,再现集生态宜居、商务商贸、文化、娱乐、餐饮、旅游为一体的繁华面貌。(作者单位:县公路局)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