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寻找最美养路工”系列报道⑤:王大林

时间:2013-05-27 08:28:52      字体:  打印  播放
甘当深山“铺路石”
通讯员吴德华
他在竹溪公路海拔最高的朝阳坪公路管理站(道班)已工作14年。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逢年过节,他都默默坚守在所承包的深山公路上,维护着过往车辆的安全畅通。他就是县公路局最基层的养护道工王大林。
包养高山路
朝阳坪垭子海拔1850米,是竹溪所有列养公路跨越海拔最高的路段。每年10月下雪之后直到第二年2月开春后才得融化。这里虽说是竹溪南部的大山区,离县城200多公里路程,却是城关通往向坝乡的必经之路,山里10000多群众的日常用品、化肥农药的调运都要从这里通过。
2000年,县公路局领导公开招标朝阳坪管理站(道班)承包人,定员只有一个人,管养里程是8公里。当时,作为养了20多年公路的王大林,主动选择承包了朝阳坪的公路。有人劝他说,你可要想好。他却不以为然地说,如果大家都不去,那高山上的路让谁去养?凭着那股“犟”劲儿,他硬是在这只见云雾不见天的高山顶上扎下了根。
再苦心也甜
当王大林真正挑起朝阳坪公路养护这副重担时,才知道困难比他预想的还要多,这山上是冬季冰天雪地,光扫雪防滑、护送车辆过境就把他忙得喘不过气来;到了春季一开冻,垮方是一堆连着一堆;夏季一来,又是铺天盖地的泥石流;住的是干打垒、歪歪斜斜、天穿地漏,随时都有可能垮塌的土墙房;晚上是漆黑一片,连个电灯都用不上;吃水靠天,在屋后挖口池子,一下雨就好将水引进畜水池存起来,一遇天干,就得到几公里外去挑水吃;累了一天到黑,回家还得自己做饭,想找个人说句话也没有。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只好把妻子也叫到了道班。有了妻子的帮助,他真是如虎添翼。妻子不仅帮他洗衣做饭、打杂喂猪,还经常上路帮他清水沟、出垮方……
好过的日子总是显得那么短暂,前年,王大林远在湖南的儿媳妇生孩子了,妻子被儿子接到湖南带孙子去了。这一下可真是苦了他,里里外外都是自身一双手。特别是生病了连个买药的人也没有(周围10几里地别说购物买药的话,想找个人影也困难)。20114月上旬,他冒雨上路抢通了一处大塌方回到站里后突发高烧,躺在床上浑身疼痛发软,连下床的力气也没有,想用手机给熟人打个电话,偏偏遇上手机欠费,限制服务,硬在床上躺了一天多时间茶水不沾。幸好第三天早晨该站的中心站长到朝阳坪检查工作时才发现他病了,送到医院一检查,已经烧起了肺炎。要不是医院抢救的及时,这次他差点丢了命。
一心养好路
去年,王大林因常年累月劳累过度、积劳成疾,病魔拖得他卧床不起了。到医院一检查,他的肝脏上长了一个血管瘤,医生为了保住他的命,给他作了切除四分之一肝脏的大手术。他从手术台回到病房醒来的第一句话就问他妻子,这段时间是谁在养路,出院的当天,他就带着一大口袋药搭车回到了朝阳坪,继续管护起他承包的路段。
局领导考虑到王大林身体有病,想把他调整到山下条件好一点的管理站去养路。原以为他听到这一消息后会十分高兴,可当征求意见时,他给出的答复却是相反的:“通过这么多年的磨练,我对这高山上的养护工作十分熟悉,干起活来很顺手,至于苦和累,自己也早已习以为常了,换个人来,恐怕一时半会还很难习惯;现在的生产生活环境比起刚上山承包的头几年来,不知好了多少倍,局领导千方百计引来了自来水、架设了电灯线、添置了电视机,将干打垒危房重建成了别墅式小洋楼……单位下这大力气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我却因为自己身体不好及家中的小事而半途而废调走,还真是说不过去。”
10多年来如一日,王大林“以路为业、以站为家、以养好路为荣”,无怨无悔将一人承包的管理站公路养护工作变成了两个人的夫妻站。他,虽说只是大山深处一颗默默无闻、普通而又平凡的“铺路石”,却时刻绽放着金子般的光芒!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