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同心共建美丽西关”征文选登:西关老街——我的家

时间:2013-05-27 08:24:36      字体:  打印  播放

牟先艳

《今日竹溪》5月27日讯:
岁月如梭,转眼己离家三十载,从出生下地就在西关街,至成家仍在西关街,为此,西关街的一切变化与我息息相关。自打孩儿起,我就与西关街一起成长,现如今西关街已划为棚户区,需全部拆迁进行改造,在不久的将来“西关街”会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作为我是西关街的一员,无不为之感动和万分的荣幸!
提起西关街要拆迁,那种不舍之情油然而生,脑海中随之浮出在“西关街”生活的点点滴滴!那种快乐、那种依恋,让人倍感亲切。
我家住在西关街方家桥,也就是如今的高桥附近。那时,我们上学念书在城关镇第二完全小学,上学时尽管天不很亮,也不感到孤单和害怕,因为西关街全是古老的平房,一家连着一家。
快乐的是,每到冬季,长辈们白天忙完了事,晚上就坐在自家的地炉子边,一边烤着火,一边做着手工活。我们小孩就约上几个同学在哪家屋里做家庭作业。那时,大部分家里都还点着煤油灯,有的家就是有电灯也是受街道上专人负责管理的总闸控制,不到晚上十一点就要统一关灯,所以必须抓紧时间做作业,如果幸运作业数量少,做完作业后还可以上街在一起玩,男生斗鸡、躲猫猫或在地上打三角板(用纸叠做的);女生则是跳绳、踢毽子等,反正是变着法子玩个够。
每到夏天,那高兴的事儿就更多了,街上每隔十几米左右都有一条河道子,其实也就是便于老百姓下河洗菜、挑饮用水的通道,每家除了有自做的扇子,再没有什么现在所用的空调、电扇之类的电器。我们西关街的人如果要避凉,就唯有去河道,有的端着碗饭、有的是吃饱之后就去席地而坐,在那里侃古论今。到了夜晚,有的则是借着月光在河边吹笛、钓鱼,忙里偷闲,自感悠哉!炎热的夏天,沿街隔三、插五的小吃馆子锅边放着刚炸好的糯米饺、麻花、油条;案板上还摆放着凉面、凉粉、碗糕,供路人买吃,非常善良的老人则在自家门前摆放着一张小方桌,冲上一盆加有冰片和甘草的清凉剂,扣放上几个杯子,免费供路人饮用。六月天,有时说下雨就下雨,下几天雨后河坝就会涨满架的洪水,虽说涨水可怕,但也给当时西关街的百姓创造了财富,河水一退,老百姓就去河水中拣白火石,挑回家用锤砸小后,卖给建筑公司建房使用,现在县域很多古老的建筑物中都留下了西关街勤劳人的汗水。
憧憬未来,西关街一定会是一个崭新面貌,我们也将再次投入到它的怀抱,再次感受到它给予我们的温暖和呵护。
西关街,是我一生的骄傲和自豪。(作者住址:西关街)


点击查看征文启事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