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加快建设“一城四地”——竹溪县服务建成支点的“路线图”

时间:2025-02-16 21:37:25    来源:十堰日报数字报 秦楚网  字体:  打印  播放

1、牢牢把握“发展是服务支点建设的第一要务”,推动能级提升迈向整体跃升

2、牢牢把握“产业是服务支点建设的坚实底盘”,推动产业优化迈向产业优质

●抓产业支撑

力争到2026年,打造文旅康养、林下经济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绿色食品饮料、电子信息、清洁能源、低空经济、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6个二十亿级以上主导产业,共同支撑125亿元的工业总产值。

全县突出8个重点产业(文旅康养、绿色食品饮料、清洁能源和电子信息、茶叶产业、生漆产业、农林产业(养殖、蔬菜、贡米、竹、木本油料)、低空(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加快促进产业聚势成群,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

拓展文旅康养产业

推进龙王垭-偏头山泛武当森林康养片区建设,打造串联武当山特色主题线路。

促进武陵不夜城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确保武陵不夜城二期、东门街今年“五一”开街。

乡镇“各出一道菜”,办好“全县一桌席”,打造“竹溪菜”美食IP。

精心举办全国药膳发展大会、茶旅文化季等特色文旅活动。

力争2025年接待游客突破1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5亿元。

壮大林业经济

合理利用430万亩森林资源,推进“林业+”模式,到2026年,全县林下经济规模达到100万亩,培育专业合作社300家以上、专业大户100户,发展林业规上企业3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力争林业经济总产值今年达到82亿元、2026年达到100亿元。

升级茶产业

用好茶叶产业链交易平台,推进万亩大茶基地建设,加快茶叶超级工厂投产,分层分类做好茶叶资源利用,力争今年茶叶销售额突破25亿元。

深耕水产业

支持芙丝开发功能饮料、本地平价水等新产品,推动竹沥水、魔芋果胶、青稞白酒等5个水饮果饮酒饮项目以及8个渔业项目投产达效,力争水产业突破10亿元。

抢滩布局新质生产力

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力争钰邦电子电容器产能新增5亿支以上,全年招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企业8家以上,打造国内最大电容器生产基地。

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园二期建设,全力争取科大讯飞信创电脑、凯成新型包装、中科星图卫星地面站等在谈项目签约落地,打造鄂渝陕毗邻地区算力中心。

加速通用机场项目落地,做好仁合智航无人机扩规,启动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园。

●抓科技创新

推动中小微企业“智改数转”,实施工业技改投资2.5亿元,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30%。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

借助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十堰(深圳)离岸科创中心优质资源,力争在双招双引、供应链融入、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实现突破。

加快十堰“联创区”竹溪分区建设,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力争外贸进出口突破14亿元,利用外资200万美元以上。

●抓企业扩量

力争每年新增市场主体1万户以上,“四上”企业50家。

加快信用体系建设,积极争创全国普惠金融示范区。

推进国企功能性绩效评价,加快国企转型,力争三年国企资产规模突破1200亿元。

●抓环境提升

在便企利民上再提速

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推行“超时默认”制,组织开展“局长讲政策”“股长讲业务”“企业家沙龙”,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

在企业服务上再提质

深入开展“解稳促”和“四个走一走”,优化融资担保“四补”机制,开展各类金融“早春行”、政银企对接活动,年度新增贷款30亿元以上。

健全“访企问需、现场参观、校企对接、发布信息、供需精准、稳岗就业、培训补贴”工作机制,帮助企业招工1500人以上。

在法治环境上再优化

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建立营商环境问题投诉、处置、回应联动机制,推进包容审慎监管,落实柔性执法。

3、牢牢把握“项目是服务支点建设的硬核支撑”,推动投资总量迈向投资质量

●精深谋划项目

持续完善“前线专班对接、省内专班跟进、县内部门保障”工作机制,落实“市级统筹、县区一体、横向联动”的赴京工作对接联合体,主动对接国家部委、省厅以及政策性金融机构,力争今年争取到位资金45亿元,两年达到100亿元。

●精准招引项目

力争全年新签约规模项目10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0个,新落地项目70个,入库项目30个。

●精心干成项目

全年计划实施项目287个,年度计划投资178亿元。

4、牢牢把握“绿色是服务支点建设的鲜明底色”,推动生态达标迈向生态高标

●守护水质安全

加快竹溪河蒋家堰至中峰段、桃花岛段水生态修复,全面启动洛家河小流域综合治理,推进全县雨污分流和污水处理应急池建设,加快城乡供水、污水处理一体化改革、智能化管理和厂网联动,解决县城及周边供水饮水问题。

●提升生态质量

用好中央投资1.03亿元、8.8万亩的国土绿化示范项目,与森林质量提升、林相季相改造、林业产业建设、林下经济发展、乡村旅游景点建设相结合,着力打造“四个样板”(林相季相改造示范样板、林业产业增效基地样板、重点工程现场管理样板、造林机制创新样板)。

●拓展“两山”转化路径

借助国家发改委在北京市密云区建立国家级生态产品认证试点机遇,加快开展茶叶、中药材、山泉水等优质生态产品认证试点。

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中国漆谷”产业园落地,建立鄂渝陕区域生漆产业联盟。

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构建森林碳汇价值实现机制,打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地。

5、牢牢把握“城镇是服务支点建设的重要平台”,推动系统重构迈向整体重塑

●增强城市功能品质

推进县城绿道步道骑行道滨河廊道改造、城北大道综合整治等项目,启动东城片区提档升级,深入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和燃气管道更新、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程。

以点带面打造一批沿河、城郊经济带,促进乡村资源与城市要素相融共生。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

积极争取十堰至安康高铁、十堰至万州客货两用普铁项目过境竹溪,争取开通竹溪县至竹山县城际公交,构建3小时省际、城际交通网络。

全力服务推动十巫南高速公路、鄂坪集镇避险迁建、南北水系连通等35个重点项目建设,争创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

●强化区域协同发展

以“三县五联”为平台,联手共建生态文明示范区、乡村振兴先行区、文旅康养核心区、产业发展融合区、商贸物流集散区,共同打造鄂渝陕边际开放融合共同体。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在强县工程、乡村振兴、三变改革、“六无乡镇”创建、乡村建设“六件事+”等工作中找准定位、树立品牌、争创标杆,打造一批经济强镇、工业重镇、农旅名镇、商贸大镇、重点口子镇。

●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实施农贸广场三期等15个商贸服务业项目,推动实现多点位就业、多渠道增收。

推动教联体、医共体、日间照料中心全覆盖。

6、牢牢把握“安全是服务支点建设的基础保障”,推动攻坚安全迈向本质安全

●强化底线思维,压实“责任链”

从严落实“责任链”,形成信息、指挥、责任、工作“四个闭环”,做到守土有责,确保守土尽责。

●强化系统治理,守护“安全源”

持续深化“三大行动”,形成隐患“排查治理、挂牌整改、跟踪落实、督查反馈、验收销号”闭合管理制度。

●强化基层基础,打好“主动仗”

依托全县15个乡镇应急办(消防所)、40个基层应急驿站,延伸服务触角,打通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

常态开展实战应急演练,落实城区“135”警情联动机制,用好“一校(院)一警”,实行人防+物防+技防,以科技赋能提升发现、管控、化解风险的水平。

以节点服务支点建设,关键在干部,关键在落实。竹溪县将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政治能力、落实能力、干事能力,加快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让宏伟蓝图成为美好实景。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