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谋发展
通讯员郭军 汤波
一块块产业基地厚积薄发、一家家合作组织陆续成立、一个个土地整理项目快速推进……近年来,新洲乡围绕库区特色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用“周清月结”工作法来推动,不断夯实经济基础,努力实现跨越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搭建发展平台
近年来,该乡多方筹措,大力推进通村水泥路建设,使全乡通村水泥路总里程达到125公里。同时,提档升级环库公路线,对水天路新洲段、新梁段、新马路进行提档升级,打通烂泥湾至竹山溢水,三盛院至竹山田家坝,吴家湾至兵营、县河,双龙至竹山梁家等“五条”出口路,为库区综合开发提供便捷安全的交通大动脉。兴建新发、烂泥湾等十处水上码头,全面打通水上交通线,实现水陆交通大循环。
与此同时,该乡趁移民迁建和复建这一契机,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移民新集镇和安置点,并按照50年不落伍的标准,超前建设供电、供水、通信等配套设施建设,为发展预留好空间,搭建好平台。
优化产业布局,培植发展龙头
为有效解决移民后人均耕地面积严重不足的现状,充分利用当前优势,实现移民后的大发展,新洲乡在移民完成后及时理清工作思路,转移工作重点,远赴多处库区考察学习,认真开展走访调研,逐渐探索确定了一条以产业转型为主线,以库区经济为龙头,以“稳茶增效,兴渔富民,旅游活乡”为主导的转型之路、发展之路。
以2万多亩优质茶园为依托,按照“区域化发展,规模化生产,市场化运营”的理念,以“工农对接”为契机,加大茶园新建、改造、管护力度,强势推进茶叶产业发展。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的原则,集中连片大力推进核桃基地建设,在继去年底完成高标准核桃基地8000亩之后,今年计划再建1500亩,同时大力推进黄姜产业建设,新增黄姜基地3200亩,打造黄姜种植专业村6个。
在做大做强茶叶和核桃的同时,结合群众意愿和库区实际,积极推进板栗、柑橘、木耳等特色产业,实现家家有产业的经济格局。
引导创业就业,拓展发展空间
为确保移民迁后能就业、乐创业、快致富,该乡坚持因势利导、分类指导的原则,对年龄高、学历低、困难大的移民实行政策扶持和救济;对有体力、无技能的移民,就近引导就业;对没有一技之长的青年积极组织开展技能培训,积极组织输出技能型务工人员;对有资金、有“头脑”的移民,及时提供信息,给予政策优惠,引导个体创业。
毛大荣是新洲乡最早在新集镇落户的个体户,从最开始的摩托车修理起步,到后来拥有3家分店,年销售量达200多台的摩托车连锁销售行,到现在的网箱养殖大户,逐渐成为了移民当中致富的一个典型。
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桥梁、纽带作用,以 产 业能 人 和经 济 能人 为 依托,成立了茶叶、核桃、水产 养 殖等 8家专业合作社,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带领农民致富发挥了积极作用。
狠抓招商引资,激发经济发展合力
为招来商、留住商,该乡还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确立“一切以投资者为中心,一切为投资者服务”的“亲商”理念,变有距离服务为“零距离”服务,加强对项目的跟踪联络,狠抓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从项目的签约到投产,实行了全过程跟踪服务,帮办或代办一切手续。对已签约项目,安排专人靠上服务;对在建项目,成立专门协调服务小组,帮助解决各项具体困难;对投产企业,指导企业健康经营,不断做大做强。
双龙村500万元网箱养殖项目,是最早落户该乡水产养殖的企业,为使企业留得住、能发展,在积极做好招商企业各项协调工作之外,又为招商企业免费硬化道路2公里,大大提高招商企业的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
丰厚的资源,良好的发展环境,为该乡招商引资筑起了一颗高大的“梧桐树”,不断引来“金凤凰”驻足,前来考察客商不断,据统计,今年来,该乡共引来300万元以上项目落户达12个,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