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国家3A级旅游景区鄂坪乡黄花沟村,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树木郁郁葱葱,一条条乡村水泥路通组达院,一座座农家小屋干净整洁,构成了最美丽的风景、最厚实的底气、最澎湃的动力,真切感受到了共同缔造活动开展以来乡村人居环境的巨大变化。
今年以来,竹溪县抢抓机遇,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锚定乡村建设“六件事”,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打造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聚焦“一老一小”,托起“朝夕美好”
“以前村里没有休闲娱乐的地方,我和老伴儿只能在家看电视,自从建了老年人活动中心,每天都有很多老人来这里活动,村上每月初九还会固定组织一场文娱活动,老年人的生活也变得充实有趣……”66岁的唐泽明是兵营镇四条沟村互助照料活动中心的常客,每天上午在家干完农活就会到活动中心“打卡”。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农村“空心化”、家庭“空巢化”、家长“老龄化”等趋势日渐明显,为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竹溪县践行“五共”理念,通过整合服务资源、完善服务机制、提升服务能力,致力打造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幸福乡村。
用心用情做好生活保障。整合村内闲置资源,积极创办安幼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幼儿娱乐室、老人棋牌室、图书室、休息室、爱心食堂等基础设施,为农村适龄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就近就地提供入园、托管等条件,为留守老人提供娱乐、休闲、健身、养老等多功能的生活环境。
用力用功做好跟踪服务。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安排专人管理服务,充分发挥乡贤、退休干部及党员作用,定期组织开展民歌表演、故事会、茶话会等志愿服务活动,确保幼有所育所教、老有所养所乐,实现“老少同乐”,不断提升乡村儿童和老人的幸福指数。
聚焦“一清一治”,提高“乡村颜值”
走进天宝乡蔡坝村,农家庭院干净整洁,清澈河水穿村而过,路边的景观公园里,几名村民悠然地在树荫下休息纳凉……曾经“脏乱差”的村头街尾如今实现了“洁净美”的华丽蜕变。
近年来,天宝乡扎实推广垃圾分类处理,坚持“教育引导树观念”和“配套设施渐完善”双管齐下,召开垃圾分类户院会62场次,发放垃圾分类处理指南1200余份,配置垃圾分类垃圾箱等设备近500余件,张贴垃圾分类投放规范30余处,有效提升村民垃圾分类正确率。
健全污水处理体系,采取“乡河长+村河长+公益性岗位护河员”的巡河模式,强化日常巡河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理污水排放隐患5起;将“严禁乱排乱放污水”纳入村规民约,强化群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依托集镇污水处理厂,建成日处理2000吨覆盖村民632户的生活污水处理体系,打通了污水管网入户的“最后一米”。
聚焦“一改一建”,打造“世外桃源”
“从前的厕所都是旱厕,一到夏天,蚊蝇乱飞。现在改成水冲式厕所好多了,蚊蝇没有了,气味也不难闻了,就连村里的大环境也变得干净整洁了,大家都非常满意。”说起“厕所革命”带来的种种好处,鄂坪乡黄花沟村村民李著青赞不绝口。
今年以来,竹溪县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把农村“厕所革命”、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确保补齐乡村振兴短板,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坚持群众主体地位,通过入户走访、屋场院坝会、群众座谈会、党员大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村民对于农厕改造的需求、建议,做到村民需求村民提,建设问题一起找,改造方案一起议,让广大村民始终参与决策、建设、管理的过程中来。
截至目前,黄花沟村已新建村庄公厕3座,完成户厕改造4座,修建人工湿地1个,生活污水收集率100%,农村厕所“脏、乱、差、臭”现象明显好转。
坚持日常维修养护和综合整治相结合的方式,构建“路长+公益性岗位道路养护员”的管护体系,全面修复汛期水毁造成的路面裂缝、路肩坑槽等公路病害;全面提升村庄公路绿化、美化、彩化水平,在道路两旁种植花果树木和经济作物,切实增强了通村公路的交通、经济、生态功能。(李小保 袁梦)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