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至20日,第三届(中国漆都·竹溪)生漆科学与漆艺传承研讨会暨漆树产业国家创新联盟2023年年会在我县举行。
研讨会以“绿宇风华·漆风蝶变——生漆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吸引来自日本及国内多个省市近百位专家学者出席。
当前,我县正全力建设全国生漆交易中心,打造“中国漆都”,借此次年会在竹溪成功举行这一契机,县融媒体中心对出席年会的部分生漆领域专家学者进行了专题采访,就如何进一步拓展竹溪生漆产业发展空间,延长生漆产业发展链条进行了沟通交流。同时,也借助专家学者专业的视角、渊博的学识、独到的见解,点亮争鸣之光、迸射智慧火花,帮助我县巩固扩大竹溪生漆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持续擦亮竹溪“中国生漆之乡”国字招牌。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岸瑛(左),福州市脱胎漆器行业协会会长陈天灨 (中),湖北美术馆策展人曾静(右二),竹溪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绍辉(右一)
张绍辉
今天,几位老师来到竹溪参加此次国际研讨会,同时陈岸瑛、陈天灨两位老师被我县聘任为生漆产业顾问,想听听几位老师对竹溪生漆产业发展有什么好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陈天灨
我们福州跟竹溪有很多年的交往,渊源很深,关系一直很好。我知道有很多漆艺大师多次来到竹溪参观交流,我这次是第一次来(竹溪)。当收到你们邀请我来竹溪看一看的时候,我心里就非常好奇,竹溪生产的漆到底是什么样子?过来以后,我感觉比我想象的还要好,这里山好水好人更好。让我更没想到的是,竹溪县委、县政府能够为整个漆产业投入这么大的力量和资金,让我对竹溪生漆产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但我个人认为,竹溪这边是漆的源头,有大量的漆树、漆农,每年都能生产1000多吨的生漆,怎么能把生漆的附加值提高,怎么能给它赋予文化,应该有更深的思考。我从事漆艺这么多年,也是福州漆器行业协会的会长,我个人也应该为竹溪、为整个漆行业的发展作出贡献。我愿意每次来到竹溪这边,多培养一些竹溪这边有意愿从事漆艺行业的年轻人,一次我们能培训十几个,慢慢教会他们(漆艺技巧),这样也能慢慢带动竹溪漆艺的发展,我想这是我最乐意做的事情。
陈岸瑛
其实,说起培训可以利用国家文旅部、教育部的非遗计划,还有竹溪可以积极向省级相关部门对接申请,争取每年有一期专门的生漆行业相关的人才培训,这样为竹溪生漆产业储备更多人才。
张绍辉
我们一直都有这样的人才培训计划在实施,每年都会做一些漆艺专业相关的人员培训,后续我们还会持续的做好这件事情。邀请在座的各位老师多带带我们当地的学生,帮助竹溪培养更多的漆艺手艺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的人才“活水”,这应该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乡村美景。
曾静
我之前很早就听说竹溪生漆博物馆的消息,当我知道深山里边建起了生漆博物馆这样一个具有文化地标性建筑的时候,我非常激动。我身为一个湖北人,我很为当地政府有这样一个远见卓识,有这样一个办事气魄所感动,我觉得非常值得尊重。来到这以后,从视觉上就上升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觉得自己身处在一个非常理想化的空间里,感受到了生命的舒适。这里有漆艺文化的梳理,有博物馆、美术馆,有青年学生的作品展,有茶道、香道,还有村民的工作坊,觉得各个方面都考虑的很好,为我们乡村发展打了个样,这个样本值得有生漆资源的地方好好学习。我们湖北美术馆其实一直在做漆艺的当代转换,来推动漆艺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但是,我们欠缺的就是漆艺怎么样进入生活,怎么样介入社会,让它具有更大的能量。今天来到这里后,我真的就是看到了竹溪所做的工作,把我们缺失的这一部分完整的补充起来 ,所以未来,我希望能带我们美术馆的团队来到竹溪创作或者是用我们美术馆的平台来展示竹溪很好的乡村漆艺文化建设,好好的去推广,让更多人知道竹溪的生漆博物馆。
张绍辉
我们也很期待你们能够带更多的同行来到竹溪。这里虽然是我们打造的一个文化平台,但最终目的还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竹溪、认识竹溪、支持竹溪。之前,竹溪也有学生到过清华美院学习培训,有几个漆艺师傅是跟陈老师学习过的,借此机会,想听听您的意见,对竹溪生漆产业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好的、新的思路和方向。
陈岸瑛
咱们清华美院其实跟竹溪在2017年左右就有了合作。2017年的时候,我们就发现古楚之地其实是中国漆艺的第一个高峰,我们就定向往漆艺方面发展。因为漆艺的制作,前段是漆树的种植和采割,发现湖北是最重要的产地,从恩施到十堰竹溪这一带漆树的资源非常丰富。上次我参加湖北的漆艺展研讨,我就发现湖北的领导有把漆当成打造文化名片的意思,以漆为媒讲好湖北故事,这样其实几个点可以形成联动。比如武汉他们是专业从事展览的,他们是一个窗口,荆州工作站那边也投入了很多从基础研发到培训的工作,然后两个漆树的产区一个是竹溪,一个是恩施那边,也可以形成联动。而且,我发现竹溪很会发展乡村的特色文化,15个乡镇基本实现了“一村一品”,像这里一山两场,一个是茶场,一个是漆场,都是经济作物,同时也是有文化内涵的东西。乡村旅游我觉得自然风光美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想把游客多留两天就需要文化(来支撑),从国家非遗保护的政策来说,以前是整体性保护,现在开始分类保护。茶申报非遗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它不仅把中国所有的产业产区串起来,而且通过“一带一路”把全球都串起来了,我是非常希望看到我们的漆也能达到这样的程度。这里一山两场,一边茶一边漆,漆在山水草木间,以漆为媒,我们也可以讲一个山水中国的故事,可以讲一个生态中国的故事,这也是竹溪实践“两山”理念的一个具体体现。就跟茶一样,制茶不仅是一种艺术,还有茶具、喝茶方式都是一种艺术,这就是自然和文化的结合。它虽然只是一种植物,但它包含了很多艺术的表现形式,我们的漆就更不用说了,漆从一开始就做了很多丰富的艺术品,在历史上用这个材料产生了繁复的工艺,创造了辉煌的艺术效果,我觉得这就是我们把横向领域要做好的重要探索。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