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甘啟良:最美森林使者

时间:2023-02-16 16:48:20      字体:  打印  播放

从“老新闻”到“植物迷”,要跨越知识的“鸿沟”,更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竹溪县境内有多少种植物、这些植物分哪些科目……一位记者出身的人暗下决心,哪怕跋山涉水,也要将这些问题探索清楚。他就是我国第一部县级植物志《竹溪植物志》的编著者甘啟良。

上个世纪90年代,所有介绍竹溪的资料都说当地植物资源只有900多种。“常听人说,竹溪是‘绿色基因宝库’,怎么可能植物资源只有900多种。”甘啟良对此带着疑问,决心把竹溪的植物资源摸清楚。

仅仅怀疑远远不够,必须用数据说话。说干就干,甘啟良把普查植物资源作为他的第二职业。1976年,他曾去过十八里长峡,那里丰富的植物资源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从此,他与十八里长峡结了缘。

1999年,年近50的甘啟良从竹溪县电视台台长的岗位退下来,开始植物探索之旅。2002年,竹溪县开展地方植物研究工作,甘啟良成为负责这项工作的不二人选。

十八里长峡距县城200余公里,是甘啟良工作的重点区域。一辆老式吉普车是他进山的交通工具,在山里一周或者半个月是家常便饭。每天清早起床,他挎着相机,拿着柴刀,带着绳子和干粮,披荆斩棘,跋山涉水,发现一种新植物,就拿相机照下来,采下标本,拿出本子记录。渴了,他喝一口山泉,干粮吃完了,他就采野果。

十八里长峡海拔2740米的葱坪顶植物种类繁多,但山高路险,人迹罕至。为了寻找一种名叫“太阳草”的植物,甘啟良曾攀爬上去6次,经过多个危险的地方,最终在一悬崖顶部找到了这一植物。

对于一个非植物学专业人士而言,进行植物普查难度可想而知。遇到不认识或拿不准的植物,甘啟良多次或写信或上门,请植物专家指点迷津,给采集的标本“验明正身”。

2005年,甘啟良编著《竹溪植物志》,这部180万字、重达3公斤的著作,收录了竹溪境内植物2206种,其中1520种配有彩色照片,每种植物都根据标本详细介绍了植物形态、地理分布,经济用途等。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教授给该书题词:“探索植物世界,造福人类社会。为我国第一部县级植物志欢呼!”

2007年起,甘啟良在全县范围内进行第二阶段植物资源调查。2011年10月,180万字、1503种植物配图的《竹溪植物志(补编)》问世,使竹溪境内已知植物总数由2206种,增加到3293种。

“两本植物志已经完成,我成立了啟良生物研究所,把研究对象从植物扩大到生物。”如今,甘啟良老骥伏枥志不移,除了自己的规划,他还接受普查竹溪县中药材资源的重任,他探索的脚步还没停止,探索的精神永不会老去。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